何慧丽:大学生下乡要规避双重风险

2014-07-08来源 : 互联网

如今,“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口号响遍全国,可是,大学生到农村究竟能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4月16日,在一场名为“大学生创业与创意农业”的研讨交流会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兰考县县委常委何慧丽,就此问题为在场的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支招,并在会后接受《经济视点报》记者的专访。

何慧丽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先需要了解的是农村现状——到处都是一盘散沙的小农户。这些没有组织的小农户不管是种地还是搞各种副业,都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融入农民而不是**农民

在何慧丽看来,农村的散户小农彰显了中国的三大灾难:以城乡分化为标志的人与人的分隔,人与自然生态的分隔,人自身灵与肉的分隔。这三大灾难造成了中国积重难返的三农问题。而解决这三大灾难的内核是健康农业、环保农村和精神农民,而精神农民是这一内核的根本。

何慧丽说,面对中国的三大灾难,到中国农村创业的大学生要把心态调整好。

有些大学生创业者提出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诸如村民不理解、干部不支持等等。何慧丽支招,*先找出农村明白人,这种人要具备一定威望和思想,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然后以一带百,把整个农村动员起来。

针对大学生农村创业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何慧丽告诫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十字箴言“合作、奉献、劳动、生态、诚信”。何慧丽说,农村问题不是个人就能解决的,而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只是这一活动的社会参与者,而非主体,主体只能是农民,大学生要融入农民而不是**农民。

“大学生初到农村,要培养农民自尊自信的精神状态,让他们了解信任你。”何慧丽说。

合作模式是成功出路

“大学生走到乡间去,**步要自己先‘农民化’,向基层农民和干部们学习。”何慧丽说,同时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支教或者技术、科技服务等工作,根据专业特长去帮助自己尽快融入农村的群体。

*后,才是三大组织的制度建设:文艺队、老年协会、合作社。她解释道,文艺队和老年协会是文化组织和社会组织,而合作社是经济组织。这都是满足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文化性、群体性的非赢利型组织。

不同于分散的小农户,这种放在组织里面的农民,被何慧丽称之为“新农民”。她介绍到,新农民的力量是惊人的。其凝聚力和抗风险性增强,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就是源于这种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模式。这一模式已经在兰考南马庄做了试点,现在也**到了很多地方,有近6年的经验可以传授。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