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富:一个中国"基督山伯爵"的传奇

2014-07-03来源 : 互联网

韩伟挥挥手向我们走来!向大上海走来!

可是,就像“戈玲是谁”一样,韩伟是谁?

问得很好——

现年46岁的韩伟乃中国*席“鸡司令”、中国“光彩事业”的**发起人之一,200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50名*富榜”内的“第43条好汉”,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届中国**民营企业家,第七、八届全国工商联常委,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但这并不是韩伟的全部,他的身世,差不多就像“**山伯爵”一样富于**:一个15岁时还在大连街头掏粪的穷孩子,“率鸡五十”从商,一跃而为总资产9亿、个人净资产3.5亿的东北*富,***世界蛋品协会**的中国成员。

当2001年的春天,上海1500家大型超市都出现一种叫做“咯咯哒”的“好过草鸡蛋,胜过洋鸡蛋”的绿色鸡蛋时,我们开始注意韩伟。

韩伟开着他的白色的“大奔驰”来接我们时,我们竟然还以为他是韩伟的司机。

但是一个司机**不会有他那种风采和气度:我是韩伟,他说,让你们久等了。握手的分寸和质朴的笑容都让你感到他虽然拥有世界创业实验室高山和大海,韩伟很平常,不带秘书,不带保镖。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没架子,说话不疾不徐,从没有夸张的神情,衣履很整洁,但是丝毫不显奢华。

吃了豹子胆,贷款十五万

韩家祖上就是沈阳的大商贾,韩伟的父亲年幼时受过旧学教育,后毕业于日伪时期的“工学堂”,写一手漂亮书法,原来是沈阳十分有名的大五金商,解放初“打老虎”那阵子,韩父为“追求进步”而向**献金,那黄澄澄的金子整箱整箱地往上交,韩伟说,其他珠宝翡翠也不知献了多少。

由于子女太多,家境极贫,排行老九的韩伟15岁就扛着粪桶去大连掏粪,30年后,在大连南山的日本别墅群,他指着那一栋栋万国风格的洋房对我说,那是极脏极累也极易受辱的活,粪窖满了没人掏不行,可见了掏粪的孩子又都捂着鼻子走,动辄还被人叱责,我幼小的心灵从小就饱受创伤。

所幸他深受母亲“恕道”影响,受辱的心路并没有使他成长为“报复狂”,而是升华成一种“生当作人杰”的动力。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由于略通畜牧知识而担任镇里畜牧助理,因为不用种田,这在当时是一碗很不错的“干部饭”了,但是韩伟也许注定要成就大事,上世纪80年代初,韩伟辞去了公职,和妻子许淑芬向亲友贷款3000元买来50只蛋鸡办起了家庭养鸡业。鸡种是当年很流行的美国“罗斯”。

没在那时代生活过的人想象不出那时侯的“15万元债务”对一个每天开销仅1元的农民家庭意味着什么,那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启动,韩家本来就一文不名,如果失败就意味着“父债子还、子债孙还”,永无出头之日。

多年后,韩伟也承认自己性格是“兔子和豹子的合成”,一咬牙就成了东北**个超级“负债户”。

韩伟的三排鸡舍坐落在向阳的山凹里,那位记者回忆说,当太太许淑芬每天穿上雨靴,踩着鸡粪打扫鸡舍时,韩伟也穿上雨靴,拉上胶轮车上山取水。每逢星期日,韩伟总是和妻子一起挑着鸡蛋去镇上去叫卖。

由于闯过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艰难卓绝,韩伟当上了拥有3000只蛋鸡的“鸡司令”,迈出了自己决定性的一步。概括自己的发迹史,韩伟简短地写下了这样的格式:贷款——投资——利润——还贷——剩余积累——扩大再生产……周而复始。

无论鸡蛋还是牛奶,都有过一个现在看来都嫌“来*慢”的致富寓言,欧洲的版本总是一个挤奶的荷兰姑娘,提着一个容量为15磅的奶桶遐想:把牛奶卖了,换一批小鸡回来,鸡长大了生蛋,再孵小鸡,再生蛋,把蛋上市卖了,再……正这么想着,“哗”一声,牛奶翻了。而中国的版本则总是一个村妇,提着一筐鸡蛋遐想:把鸡蛋卖了,攒*买小鸡,小鸡长大了,卖掉后攒*买牛犊,牛犊长大了,再……正这么想着,“啪”一声,蛋篮打了。

在这么一个浮躁的年代,在这么一个有人觉得“抢钞票”都嫌来*慢的时代,韩伟坚定地沿着自己的路走着,从1984年贷款15万元起,韩伟的鸡场规模不断地扩大,到2000年底,韩伟麾下已拥有职工2000余人,蛋鸡300万只,年产鲜蛋4000万公斤,成为中国最大的蛋鸡饲养托拉斯,从疫苗研制、饲料加工、繁育育种、蛋鸡饲养、绿色肥料到市场销售,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链,最终连《福布斯》都对他翘起了大拇指。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