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学堂|雷军点名要学习的两家超市,都准备来中国了

2017-10-08来源 : 互联网

互联网界有位大佬挺喜欢研究超市,做手机与做超市是**不同的两件事情,但他似乎从中受益颇多,并且鼓励小米员工也要多多学习与揣摩。今天高维学堂科学创业派就来盘点下被雷军点名过的两家超市(美国好市多Costco与德国阿尔迪ALDI),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近日,Costco(以下称好市多)确认了要进入中国市场开店的消息,**家店预计2019年在上海开业,一时间引起热议。1983年,好市多**家在美国开业。到2015年,已成为**第二的零售商,可谓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它的每一个做法拎出来都令人称道:

01 在好市多买东西是一种信仰

好市多活跃SKU只有3800个左右,相当于沃尔玛的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在它家每个细分商品只有2、3种选择,只有具备“**”属性的商品才被允许上架。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单品备货规模极大,自然能从供应商那里争取更大议价空间。因为好市多拿货价都远低于其他批发商,所以这样给到消费者的价格就更低了,同时也节约了他们的选择成本。

去好市多,顾客可以放心大胆地闭眼选择,因为每一样商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可以做到同比*低。

雷军是这样描述与好市多如何“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是三四年前,我跟一群高管去美国出差,一下飞机他们就去了costco,晚上他们回来跟我展示采购的战果。我问猎豹CEO傅盛买了什么?他说买了两大箱东西,*后的保留节目是买箱子,因为买了一大堆的东西需要箱子装。他说,新秀丽的超大号箱子再加一个大号箱子,在北京卖多少*?大概是9000多元,有人知道costco多少*吗?900元人民币,相当于150美元。反正我听完了以后真的是一下子就震住了。”

所以雷军的总结是这样的:“Costco创始人的梦想是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他根本不在乎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他用了15年的时间才让美国人民相信Costco,因为大家都觉得无奸不商嘛,你肯定蒙我了。进了Costco,不用挑、不用看价*,只要闭上眼睛买,这是一种‘信仰’。”

02 大方到令同行羞愧

去好市多购物,就像是吃着自助餐买东西,因为超市里遍布试吃点,且份量诚意十足,基本上东西买完了,一家几口的肚子都吃饱了。好市多餐厅一个热狗、一杯苏打水的套餐,25年来一直保持1.5美金,每年卖出一亿套。

再比如退换货这件事,一般超市,碍于法律法规同行压力,不情不愿地写上7天之内有问题可以退货。但真到了要退货时,简直就是踢皮球大赛。好市多特别热衷于退货:退货不问原因、不限时间,关键是,只要你不满意,随时可以退换,甚至连吃一半的饼干,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电器,一言不合,退退退!它解决所有的售后问题几乎都是用一个“退”字。

当然,好市多很清楚:无条件的退换货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放开手脚消费,一方面退换货对于产品和供应商是一个很好地检验方式,因为被退货太多的供应商肯定会感觉压力山大,以后会更注重品质,否则就丢失了这个*大出货量的渠道。

除了对顾客大方,好市多对自己的员工也是非常慷慨,《彭博商业周刊》一篇报道称,沃尔玛员工每小时平均工资为12.67美元,但是Costco的平均工资为20.89美元。目前,在好市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中,离职率只有5%,沃尔玛整体员工流失率为44%。从长期来看,降低人员流动率并充分发挥员工的生产力,更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

03 会员不是*重要的,是**重要的

好市多收入分为销售收入和会员费两部分。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我们发现会员费是公司**的主要来源,占净利润的3/4左右。

好市多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很简单:不遗余力的减少一切可减少的成本,将利润*大程度透过低价让利给消费者,而主要利润来自于会费。好市多有个「14%铁律」——意思是所有的商品的毛利不得超过14%,如果高于14%就要经过CEO批准。

根据好市多财报显示,近5年来,好市多整体毛利率一直保持在11%上下。其CFO Richard A.Galanti表示:“我们的经验法则是,将省下来成本的80%-90%返还给消费者。”

Costco目前已拥有741家分店及8670万名会员。2016年,Costco会员的续签率在北美是90%,在其他国家平均是88%,会员保持每年7至8%的稳定成长。

在大陆,3年前,好市多已经正式入驻天猫国际,商品是以跨境进口的清关方式进入大陆。不过天猫店经营多年,似乎没能给大陆市场的消费者留下多少印象,比如淘宝重度用户阿科君我是不知道有这家店的。

据悉,好市多上海店也将采用会员制模式,毕竟这是其立业之本,但是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习惯性选择。进入中国之后,能否适应中国水土还很难定论,比如其在美国售卖的产品可以说都是*无霸型,而美国人早就习惯了用大冰箱用仓库,中国人却几乎都没有这个习惯。

德国阿尔迪超市

阿尔迪简史:1913 年,德国的 Albrecht 夫妇在当地开了一家小卖部。之后,Albrecht 两兄弟接管了家族生意。当时的德国战后物质极为匮乏,这家小卖部成了广大民众不可缺少的食品供应店。1962年,Albrecht 兄弟对该店进行了改组,并将这家食品超市命名为 ALDI ,意为由 Albrecht 家族经营的廉价折扣商店。此后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老老实实地做超市,恪守经营之本,坚定不移——消费者来超市,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不就是用*低的价格买到想要的东西。阿尔迪就将这一点做到极致,除此之外,它几乎全部拒绝!

当然,它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实实在在减少每一分浪费——好让顾客可以用低于市场30%到50%的价格买到所需物品。正是凭着这样的宗旨和精神,就算卖得*便宜,创始人兄弟俩也早在2010年就成为德国首富,可谓利他又利己。

01 七大拒绝

1、拒绝大而全

聚焦,减少sku、只有700多种,因此每种产品的平均采购金额达5000万欧元,是沃尔玛的20倍,导致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极强,在德国供应商之间就流传着一个段子:丢了阿尔迪的订单,比离婚还惨——财富缩水一半,老婆还在。

2、拒绝提供全方位服务

减少非核心服务,不提供免费停车,不提供免费的购物袋,不提供人员导购。

但是也会有一些巧妙的设计——比如它的购物车是在取用时是需要先付25美分的押金,离开时将购物车放回原位,就可以自动拿回押金。如果你不愿意放回去也行,下一位将车推回原位的人就可以拿到这25美分。巧妙地省去了整理购物车的人力。

3、拒绝请理货员

减少人员,收银员和理货员是同一职位,忙的时候就去收*,闲下来就去理货。

当然,这也是因为它货也不需要怎么理,一是品种少,二是阿尔迪要求供应商生产特制的箱子,将一面撕开直接就可以码起来当货架用,实在不行了顾客自己撕一下也就能拿到商品。而且也不需要每个商品都打价格标签。

4、拒绝广告

阿尔迪**的广告就是其免费派发的产品目录册,他们认为打广告就是花不必要的*,一点儿也不实惠,有这个*还不如再想想怎么让商品变得更便宜。

5、拒绝扎堆

阿尔迪开店的地址跟一般超市不一样,为了节约成本,它不选那些超市扎堆、租金昂贵的市中心地段,更愿意选择在租金较低的居民区旁边,采用极简化装修,*大化降底开店成本。然后尽量多地密集开店,数据显示,阿尔迪的开店标准是每5000人开一家店,德国有4000多万人口,相当于要开8000多家店,可说是密不透风,沃尔玛当然得退出。

6、拒绝次货拒绝名牌

当然,如果只是因为产品不好,所以价格低,肯定很快玩完。阿尔迪一直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加上话语权足够强大,就算是*低的价格,也可以保证供货的质量。同时,因为非常清楚“便宜”的定位,阿尔迪不会售卖那些所谓的名牌高价商品,毕竟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必要的广告费。

7、拒绝上市

阿尔迪为了给顾客真正省*,将自己的分红也省了,省到*后必然就是省自己。所以有时候这不是商业上的问题,这是价值观和哲学的问题。阿尔迪公司一直坚持不上市,因为上市以后,个人财富可以倍增很多,但是会增加成本,势必会影响商品还能否保证*便宜。

很多人说阿尔迪是专给穷人的超市,这是一种误解,物美价廉是所有顾客的心愿,大家都在谈消费升级,似乎觉得价格越来越不重要了。实际上有很多富人开着奔驰宝马去阿尔迪采购。

对比下来,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好市多与阿尔迪超市有许多相同之处——便宜、便利、特色,实际上这三点就是渠道品类*主要的特性,只要是渠道品牌,就得在这三点上使力。其实,对于很多中国超市来说,这些并不是什么独门秘笈,关键就像雷军说的那样,是否有意愿、有魄力、有恒心将你的超市变成顾客心里的信仰。

文章来源于:https://site.douban.com/294094/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