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迪顿:财富、幸福和贫穷的揭秘人

2015-10-14来源 : 互联网

研究指向三个核心问题

安格斯·迪顿在美国经济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研究横跨了消费的许多不同方面,其研究成果主要解答了消费者如何对不同的物品支配开支、社会收入是多少以及留存多少、如何*好地衡量和分析福利与贫困等问题。瑞典**科学院在12日的声明中说,为了设计出可以提升福利、减少贫穷的经济政策,我们先要理解个体的消费选择,与其他人相比,安格斯·迪顿更加有力地强化了这一认识。

据法新社报道,迪顿获得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来自三方面的成就:一是与同事约翰·纽波尔在上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一套评估不同产品需求的体系,二是在上世纪*后10年中针对消费和收入二者关系的深入研究,三是*近10多年中对发展中国家生活标准和贫困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事实上,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迪顿主要回答了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消费者如何根据不同的商品分配支出?解答这个问题不仅对解释和预测消费模式十分必要,也对评估政策变化(比如改革消费税)对不同群体所享福利的影响十分关键。在1980年前后的早期研究中,迪顿发展出“近乎**的需求体系”这一理论,用简单而灵活的方式评估整体商品价格和个人收入对每件商品价格的影响。他的理论和后来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修正现在已成为学术研究和实际政策评估所使用的标准依据。

二是社会收入用于开支和留存的比例是多少?为了解释资本积累和商业周期的量级,人们有必要理解收入和消费在一段时间里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1990年左右发表的一些论文中,迪顿发现,如果从总收入和消费数据开始研究,当时通行的消费理论无法解释收入和消费之间的真正关系。相反,应该探讨的是单一个人如何根据自己收入调整消费,而这和总收入水平的波动方式截然不同。迪顿的研究清晰揭示出,对个体数据的研究对揭开综合数据模式之谜来说是多么重要。从此以后,这一方法已被广泛用于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中。

三是怎样对福利和贫困问题进行衡量和研究?在*近的研究工作中,迪顿强调,对个体家庭消费水平的可靠测量方法可用来解释经济发展背后的规律。他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在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贫困程度时所遇到的重要误区,也证明巧妙运用家庭数据有助于解释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入和卡路里摄入的关系、家庭里性别歧视的程度等。迪顿对家庭问题研究的重视已经让发展经济学从单纯根据综合数据进行理论研究,升华为依据详细个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标签: 重庆财经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