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饺子馆也要有新意

2015-03-19来源 : 互联网

20年前的黄秀英对所谓的饺子文化知之甚少,在促狭的20多平方米的饺子馆里,她的信条只有三点:饺子香、店面卫生、服务真诚。为了做到这三条,她坚定地奉行“修正主义”——优点吸收过来,缺点马上改善。

连“皮薄”的名号,也是“补短”的产物。当年黄秀英为了开饺子馆,几乎尝遍了西安市内的所有饺子。她的*大感受是:市面上的饺子普遍皮厚馅少,这样的饺子不利于消化,口感也不好——谁想只吃个面疙瘩呢?她反复学习和琢磨,做出了皮薄馅多的饺子,名字也定为“皮薄”。

皮薄刚刚起步没多久就已经颇具知名度了:一是“皮薄宁可扔了也不给客人盛烂饺子”,二是“皮薄的**有洁癖”。

刚开业时没经验,煮饺子容易烂。有一回端给客人,客人很不满意:“你看盘子里1/3都是烂饺子,我们拿*来是吃囫囵饺子的,不是来吃烂饺子的!”黄秀英也很委屈,烂饺子和好饺子投资成本都一样,我们也不是故意弄烂的!她给客人换了好饺子,但是脸上挂着不高兴。客人走后,旁边一位顾客说了一番话:“做生意要站在顾客的角度,饺子烂了,是你的制作方法或选材有问题,跟客人急,只会失去回头客。”晚上躺在床上,黄秀英辗转反侧琢磨了一整晚,深切意识到是自己只看到了眼前利益。从那以后,皮薄再也没有给客人盛过烂饺子,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

80年代末的长安是一个很不发达的小县城,人们的卫生观念淡薄。在一片脏乱的环境中,20多平方米的皮薄饺子馆是个异类。毫不夸张地说,它那时的卫生观念比现在许多大饭馆都强得多。店铺平时晚上9点关门,但到了星期六,通常不到七点就打烊了。做什么?全面打扫卫生。

黄秀英还有个习惯,每隔两三天就领着员工擦一次店面外的白瓷砖,“直到把每一块都擦得发亮为止。”现在这些似乎不算什么,但当时这种近乎苛刻的卫生标准成了十里八街的新鲜事,以至于防疫站检查、创卫检查,皮薄年年都是长安的卫生**。

**的饺子就是馅大皮薄,黄秀英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引来了不少的顾客。虽然在经营中出现许多小问题,但是她及时整改,并没有放任问题的扩大,这其实就是经营之道。

标签: 饺子馆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