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果摊起家 缔造财富传奇

2015-02-19来源 : 互联网

你可能不会想到一个水果摊能够造就****,的确,在很多人看来,水果摊是小本买卖,成不了大气候。刘馨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却缔造了一个**,从在校园内摆摊到年营业额收入千万的水果连锁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伴随着紫阳路店的开张,华农市场营销应届毕业生刘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24名创业伙伴,共同缔造了一个**:一群家无背景的大学生,仅靠自己的努力,用3年多时间,把一个水果地摊发展为15家水果连锁店,年营业额过千万元。

创业的种子在2010年埋下。那时,有着创业**的刘馨,和同校的4名老乡在校内摆起了水果摊。5人凑了2000元,进了100多斤水果,靠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运送水果。为了多*一点*,那段时间他们几乎天天干到夜里11点。

“我们用做世界500强的心态摆地摊。”虽然摆的是小小水果摊,可5个年轻人却做着水果大王的梦。创业团队成员胡勇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1个月后销售额大增,拖货的自行车也换成了电动三轮。

校长亲自联系供应商降低成本

刘馨的水果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小打小闹。一次赔本买卖,才让他们醒悟,“得换个方式干”。

2011年夏天,他们进了1000斤西瓜,但不识货的他们拉出来一看,才发现有一半西瓜没熟。“一下损失了700元,真是心疼。”胡勇说。这次经验教训,让他们决定要改变经营方式。

几人分头向学校瓜果专业相关老师请教,从果品识别到营销策略无所不包。胡勇说,主讲农产品营销学的李崇光教授告诉他们,摆地摊拿到的货经过了四道贩子的手,利润空间很薄。“为什么不能当一道贩子呢?”由此,他们找到了华农校长邓秀新。

从事柑橘研究的邓校长,有很多学生在水果基地工作。通过邓校长的介绍,他们和一些水果基地达成供货协议,邓校长有时还会亲自充当“说客”,希望基地能够照顾一下自己的学生。这样一来,他们进货成本减了不少。

曾有创业伙伴2个月不要工资

有了货源优势,刘馨的创业团队开始进入上升期,但囿于人手有限,还是没做多大。和其他创业伙伴商量后,他们决定向校内外的大学生伸出了创业橄榄枝,先后有20人加入。

创业项目没有大小之分,如果你今天看不上水果摊,你可能已经和**擦肩而过了。创业有技巧,投资者们需要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让创业更顺利。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