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养猪养成“猪状元”

2014-10-23来源 : 互联网

山东轻工业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孟宪良,放弃城里令人羡慕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回到坐落在大山怀抱里的家乡当猪倌,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改行不做城里人回家当猪倌

1988年夏天,孟宪良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山东轻工业学院,在小山村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92年孟宪良大学毕业,分配到诸城市一家国有大企业工作,并很快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月工资1000多元,过上了许多农村娃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生活。

1995年,孟宪良毅然辞职到一家民营企业干起了业务员。

干业务员的3年时间里,孟宪良了解到养殖业投资少、操作简单、效益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1998年春节,孟宪良风急*燎地回到了老家诸城市瓦店镇下京子埠村。

孟宪良向父母说起了欲回乡投资建养猪场的打算,却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父亲说:“咱庄户人个个都会养猪,谁要你这个大学生来逞能!再说咱庄户人闯进城里不容易,丢了‘铁饭碗’你甭后悔!”

孟宪良耐心地劝解父母:“咱这里交通不方便,粮食运不出去,卖不出好价*。玉米是喂猪的好饲料,在乡里养猪成本低,规模饲养准能挣*。”

在自信的儿子面前,父母由反对到疑惑,由疑惑到默许。

于是,孟宪良租赁了村里的几间旧房子,改造成了11个猪圈,购进了50头仔猪,开始了养猪创业的**步。

创业

先是“猪保姆”后当“猪**”

孟宪良的养猪场一上马,他就忙活着到省内、省外的养猪场、兽医站四处学习取经。清猪粪、冲洗地面、喂猪、加工饲料、翻晒粮食……孟宪良每天早上5点钟起来,忙活到晚上8点多,**劳动时间常常要超过14个小时,他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叫乡亲们看看,让他们尽快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1999年2月份,一头母猪要下仔了,孟宪良和一位懂行的接生人一起来到猪圈,可是这头母猪下了五六头小猪仔就不下了,等了好几分钟,另外几头小猪仔就是不下来。就在这时,那人有事要出去一会儿,临走时说一时半会儿小猪仔下不来的。可是,当他离开猪圈才2分钟,小猪仔就探出了头。孟宪良说,这是他平生*次给老母猪接生,当时急得不得了,只好照着样子开始试着接生。就这样,等那位懂行的接生人回来的时候,小猪仔全部生下来了……

随着经验的积累,孟宪良不但学会了给猪接生,还学会了给猪做防疫、喂药,成了全职“猪保姆”。

孟宪良刚开始养猪时,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养猪不过如此。慢慢的,时间长了,乡亲们都开始用叹服的眼光看他,大家伙都说孟宪良的书没有白念,理由是孟宪良懂科学,知道如何防疫、如何处理疾病,还能够进行市场测算。村里许多人猪养不好,就是因为不懂这些。现在,经常有乡亲们到孟宪良的家里咨询养猪难题,他成了当地的“猪**”。

两年下来,孟宪良的养猪场净*了20多万元!村里的流言蜚语消失了,换成了一片羡慕的目光。

发展

当起***荣升“猪状元”

2000年8月,孟宪良把原猪场扩建到20亩,投资5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原种猪场,从北京引进了英系大白、法系皮特兰、比利时长白、双肌臀皮杜等*新品种的原种猪50多头,仅一年就繁育出了种母猪800多头,到2004年底繁育种猪达1600头,创直接经济效益50多万元。

为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2005年2月,孟宪良发起成立了“山东省绿生养猪协会”,带领广大养殖户搞起了绿色生态养殖,通过发展,现会员已达159多户,孟宪良无偿为养猪户提供养殖技术,帮他们建猪场,还多次聘请科研单位的**教授为养殖户们传授养殖技术知识,养殖户出栏的杂交猪,孟宪良都以每公斤高出当地1元至1.2元的价格收购,然后发往南方各大城市,为养殖户打开了销路,增加了会员和农户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孟宪良的带动下成了养猪专业户,如今经其扶持的养猪专业户达到150多家,辐射规模达到3万头。

 

标签: 大学生养猪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