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是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被大家称为“QQ之父”,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98年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福布斯中国**榜,以403.2亿元位列第四。在2013年《3000中国家族**榜》中,马化腾家族以466亿登顶*富宝座。 他93年深圳大学电子系计算机专业毕业,其后自主开发了基于INTERNET的网上中文ICQ服务—OICQ,并成为全国在线人数*多的中文ICQ服务商,随后得到美国数据集团和香港盈科数码各11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QQ在国内外拥有注册用户9.349亿,且以几何速度每日递增。可谓国内网民使用*多的即时通讯工具。而QQ本身也从广告、移动QQ、QQ会员费等多种领域实现了赢利,马化腾作为公司创始人自然是*大的贡献者和受益者,其为人亲切礼貌却没有多余的客套,对媒体逐步加深的关注并不在意。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网民,甚至是不上网的大众均对马化腾的远见和魄力颇为赞赏。
马化腾是个崇尚共享、自由精神的人,不会单纯强调“我”的价值,他知道团队的意义。腾讯的几个创始人都曾在深圳电信、网络界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几乎是深圳**批搞互联网的人,这无疑可以在技术和业务层面为腾讯提供很多帮助。创业不是说着玩的事,腾讯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我们的服务器都无处托管,创建一家公司可比写软件复杂多了。对于如何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发展业务马化腾早有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是否上马ICQ项目,当时腾讯的股东方的确存在过激烈的争论。*后,对网络技术发展方向的认同感使大家求同存异,开始对ICQ技术倾注偏爱。 要在互联网上**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字样,而只带“工程师”的头衔——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大的问题。随着用户的不断疯狂的增加,服务器根本就曾受不起。后来马化腾就到处筹*,加之自己不断的努力,*后终于解决问题了!他认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需 "创新"。 马化腾创业的经营哲学理念:凭着对网络市场一种朦胧却又相当有预见性的理解,用近乎偏执的兴趣和近乎狂热的工作热情搭起腾讯的架子,牢固坚持以技术为核心的公司理念,**专注于技术开发和提升质量,当然能高出对手一筹;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继续巩固传统网络寻呼系统带来的大量利润,将精力更多集中在改进QQ功能和开发新版本上,寻找风险投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