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都邑,在过去3000年里,它平静而祥和地屹立于天府之国腹地;它从未更改城名,也不曾迁移城址;它是让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锦绣之城,也是被张艺谋誉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梦想之都。
位于成都市中心,逶迤而过的府河与南河,温情环抱着的就是青羊区——中铁五局六公司承建的成都地铁2号线所在地。在青羊区地底,一条用270天编织出来的“地下蜀锦”,让这座与“世界乐都”巴黎相提并论的繁华城市,在春意的吹拂下愈发显得干练与意气风发。
强化管理多点出击 力克工期缩水难题
2011年3月13日,成都地铁2号线开工现场旌旗招展,伴着一声令响,傲然挺立的铺轨机开始了**根钢轨的架设。
成都地铁二号线呈西北向东南走向、穿越城市CBD区域,途经新成都站、天府广场地铁枢纽、成都中医药大学地铁站以及成灌客运站四大客运枢纽站,是成都地铁线网骨干线。
受线下工程影响,项目工期进场伊始就由原先的425天前缩短为270天,270天铺架50公里,这与成都地铁一号线700天铺架22公里工程的速度相比,难度比达到了1:4。如何在工期严重缩水的条件下**工程质量,无疑是横亘在项目部面前的*大一道难题。
没有退路,没有捷径,唯有苦干。
项目开工伊始,项目部党工委书记裴凡便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一线工地,以自身行动鼓励全体员工继续发扬“创**产品,争铺架先锋”的拼博精神,力争安全**的建好成都地铁,再展六公司“铺架**军”雄风。项目部经理**庆同样坐镇现场指挥,在*短的时间内把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投放到现场,吹响了战斗号角。
而早在开工前,公司党政**就对如何整合力量和再造力量进行了多种探索,公司推行区域内、同板块、多项目统一管理模式,对施工组织进行总体布局、实现了管理层、作业队、作业工班三支队伍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各种料具、机械设备等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各种资源的统一调配及优化配置,实行了专业化一条龙管理,为项目*抓工期提供了基础**。
在项目部驻地,有一张形象进度图标,上面标示着一套完善施工计划——这是按照工期对工作量进行倒排和在不同点、面多点出击开展施工的点面图。项目开工后,图上标示的将军衙门站、经干院站和洪柳车辆段三个铺轨基地、四个工程施工作业面立即掀起施工**,成功化解工期缩水的矛盾。
迎难而上攻艰克险 困境中实现**突击
成都二号线项目包括正线铺轨36.925公里、车辆段铺轨12.226公里及附属工程,沿线高楼林立、人口稠密、交通繁忙,处处都是“拦路虎”。
作为专业铺架公司而言,中铁五局六公司在铺架上有着众多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但对土建工程还是个比较陌生的领域。特别是车辆段工程,除12.226公里的线路铺设外,还包含壁式检查坑、柱式检查坑、双层双侧检修平台、金属耐磨地面等土建工程,这些土建工程从轨面下2米向上修建,较过去公司参建的地铁车辆段同类工程多1.5米修建距离,这对六公司来讲还是头一遭。
面对**的标准、规范、工艺,员工们一切从头学起。在总工程师龚南富的带领下,工程部技术人员认真领会、吃透设计意图,深入勘探现场、展开技术攻关,制定出了“创优规划”,进行了详细技术交底;物资管理人员根据工期安排,将物资供应细化到月、旬、周和日,**了施工生产的需要,降低了物资损耗。
车辆段基地施工负责人杨德星、现场技术负责人范刘杰以及领工员们吃住在现场工地,跟班作业,严把工序、工艺的每一个细节,经常看到他们一身泥土一身灰。一鼓作气下,各式检车台、整体道床、轨道铺设、金属耐磨地面等相继如期**完工。12月30日,由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共同组织的实体工程验收活动中,洪柳车辆段***顺利通过质量验收。
业主提出的**个工期目标是要在“10·30”实现正线双向短轨通。而此时,项目部却遇到了阻碍工期进度的大难题。
在地下二十多米的施工现场,由于轨顶风道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一般不与车站主体同时浇注,尤其是在盾构施工需要通过的车站,轨顶风道必须后期浇注,这就意味着车站土建施工需要二次进场,与我们轨道施工形成严重的相互干扰,将直接影响全线工期。
工期吃紧,员工们心急如焚!面对这样的难题,在公司的支持下,项目部展开了技术攻关,在项目常务副经理李扬威的带领下,技术人员通过反复研究、比对及实验,提出了轨顶风道下挂梁和风道底板由厂家事前预制,现场直接进行安装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轨顶风道施工新办法,**性的解决了国内地铁轨顶风道现场浇注工艺将影响施工进度的难题。
新工艺、新技术的大胆使用成为*抓工期又一制胜法宝,现场施工步入良性轨道。车鸣机吼,彩旗飘扬,施工现场每天都是一个大变样。10月28日,项目部提前2天实现业主提出的节点工期目标。12月28日正线轨顶风道和站台板也顺利通过实体质量验收。
不仅如此,项目部提前在每个节点工期对工程施工技术重难点进行讨论,多方式优化施组,形成《道岔专项施工方案》、《短轨施工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技术方案,换来了整个工期的提前,蓉城大地上“铺架**军”攻坚克难的名声打得更响了。
团结协作安全共管 “百日大干”风生水起
2011年9月,由于工期一再紧迫,项目部掀起“百日大干**”确保“11·30”长轨通工期顺利完成,参建的600多名员工,采取“歇人不歇机”的做法,把四个施工作业面增加至6个,24小时不间断作业。哪怕是夜深人静时,施工现场亦是车水马龙、灯火通明。工人们在钢花四溅中穿梭的画面,随处可见。
施工现场,党旗迎风飘扬,一幅标语格外醒目:“安全是**、质量是形象、速度是风貌,效益是目标”——短短20余字,字里行间、所展示的正是全体参建员工冲天干劲和必胜豪情的真实写照。
在紧张的工期下,考验的是钢铁的意志,更考验团队协作精神。
党员袁勇是项目的劳动模范,负责整体道床施工安全监督。早上,他很早就上工地,一直忙到天黑。夜里有需要处理的事,也是毫不犹豫地连续作战。如此长时间在湿热的气温下,他与作业队共同挥汗如雨地奋战在一线,工作服没有一处是干的。可就是他们这股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勇气,**了普通道床日单班施工115米的优异成绩。
由于工期紧张,不仅施工人员、技术人员悉数上阵,就连管理人员也提枪上马。作为技术领头人,项目部总工程师龚楠富长期守在现场,每天天蒙蒙亮就到了工地,晚上披星戴月而归,50公里的施工现场不知道走了多少个来回,长长的路线上滴洒了无数的汗水,每个节点的工程量他都能如数家珍。
2011年初,工程部的技术员李亮和资料员沈美芳喜结连理,8月小沈怀孕。在大干工期下,李亮作为经干院站的技术负责人,每天吃住在施工现场,每周只能借着开例会的机会见见怀孕的妻子;而小沈也没有时间去顾及自己,每天跟踪在现场,主动加班2个小时以上。
“现在没有时间去考虑其他的问题,我们就想着*抓工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同心,早日完成施工任务。”李亮说,虽然现在很苦很累很对不起妻子,但是每次听到修建了多少公里还有多少天,心里就觉得自豪,以后他还要给自己的孩子说,成都地铁2号线有他们一家的功劳。
百日大干,风声水起。所有参建单位在争分夺秒*夺工期夺时间,安全作业亦成为项目指挥的重中之重。
毛小东是车辆段工地的一名专职群安员,他工作的场地抬头十几米高是其他参建单位的作业人员,低头四米处则是中铁五局六公司做土建工作的员工。“上方有钢筋运动,下方人员请暂时撤离。”每天,毛小东的工作就是拿着喇叭协调指挥安全,保证人员安全。
在整个施工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身边无事故”活动,形成了作业人员上岗培训、安全早点名、每周安全生产例会、**安全值班等制度。也正是得益于这些完善的制度以及无数名像毛小东这样群安员的存在,才为600多员工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安全壁垒”,才使得施工期内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项目部多次获得上级**及业主的好评,在建设单位2011年季度劳动竞赛综合评比中均获得全线前三名的好成绩。
破浪前行乘势而上 于精品中展铺架**
赛场之上无弱手、强将手下无弱兵。
10月初,业主要求正线37公里轨道工程必须在11月30日前完工。不到两个月时间焊2956个焊头,平均每天就接近50个!压力如大山一般向项目部迎面压来。
如此工作强度!怎么办?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项目部向全体参战员工发出了“奋战60天、确保长轨通”战斗号角,党组织开展了“党旗飘扬天府地铁、保长轨通建功立业”主题实践活动。
有技术储备、机械装备、奖励措施的参建员工们信心倍增。“把失去的工期*回来”成为参建员工的决心。三台焊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各机组不断掀起竞赛**,员工们步行变成了小跑,后勤人员按时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工地,党员干部值守一线,你追我赶拼*施工。焊头一个个减少、工期一天天逼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工期,更需要保质量!
2011年盛夏,成都的气候格外炎热,地下二十多米的施工现场空气不流通,更是闷热难熬。在这个关头,党组织号召党员向全体职工做出“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承诺,“让每一个焊接点合格达标”成为项目上下的质量目标。每个焊轨机组都是一个“红旗责任区”、每个焊接头都是“党员质量岗”。技术员在现场随时提供技术支持,焊轨机服务维修班随时待命为专业机械进行维修保养,现场领工员为**质量,每天不能安心睡上四、五个小时的觉,安质人员也与地铁公司、监理公司一道不断对轨道焊前的除锈,焊后打磨、探伤进行查验,严控长轨焊接点质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是**!
11月28日,长轨通目标再次提前2天实现。2956个长轨焊接点质量合格率达百分之百。
2012年1月10日,正线及附属工程***通过实体验收。
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成绩,市场的认可,中铁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的50公里精品线路让参与实体验收的业主和监理各方称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