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伪科学家” 今日的诺贝尔奖

2011-10-09来源 : 互联网

瑞典**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 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体”违背科学界常识。

谢赫特曼的遭遇表明,就是在强调学术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对于一项新发现,也难免由于科学家们认知局限所导致的“偏见”和“排挤”,从偏见中突围,这一方面需要学术界对学术研究有更宽容的态度,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学者有坚持自己的勇气和信心。尤其是后者,对我国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谢赫特曼因“离经叛道”的新发现,因挑战“**体系”,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先是不被同事接受,发现“准晶体”后,谢赫特曼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试图说服他的同事,但一切均徒劳,没人认同他的观点。其次是失去饭碗,由于他坚持观点,他被要求离开他所在的研究小组。再是发表论文受阻,并遭遇“***”**质疑,据报道,在离开美国的研究小组之后,谢赫特曼只有无奈地返回以色列,在那里,他的一个朋友愿意帮助他,将“准晶体”的有关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开始,这篇论文也没能逃脱被**的命运,但在谢赫特曼和他朋友的艰苦努力下,1984年,论文终于得以发表,也立即在化学界引发轩然**。一些化学界**也站出来,公开质疑谢赫特曼的发现,其中包括**的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

这和我国学者当前所面临的学术研究,受到**的**和影响,颇有些类似。当然,情况也有些不同,国外学术界依照的是基本学术常识,对学术研究进行判断,而我国学术界,则是按照学术权力,对学术贡献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年轻的学者很少有学术话语权,学术**往往一言九鼎,不但决定研究的走向,也决定年轻学者的学术生命。

改革学术管理制度,**学术自治的氛围,让学者有平等的学术话语权,这无疑是学者们渴求的理想学术局面。相对国外学术环境,我国在这方面要走的路更长,*先得突破学术行政化的问题,接着构建新的学术管理秩序,再针对这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谢赫特曼所遭遇的问题,就属于进一步完善之列。他的经历,要求所有科学家,在学术问题面前,必须抛开陈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新发现”、“新观念”,包括十分“荒谬”的发现。事实上,相对于二三十年前,国外学术环境已经有很大变化,对于学者得到的“荒谬”成果,不再是“嘲笑”,而被得到尊重——所谓伟大的发明,很可能就孕育在“荒谬”之中,在今年MIT的150周年校庆展览中,就展出了学生的“荒谬”发明。

在这一过程中,学者个体的态度很重要,以谢赫特曼来说,如果他为了继续留在美国的研究小组,放弃自己的观点,那么,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如果他回国之后,不努力坚持寻求成果的发表,也没有了后来的故事;再就是,没有他挑战“**体系”,并*终证明“**体系”的错误,可能就没有对这一体系的持续反思和改革。而这些,不也正是我国一些学者坚持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吗?

目前,我国的学术管理制度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必须改革,可是,改革却无从下手,学术界存在一种普遍情绪是,等待自上而下的改革,同时将目前制度中的学者违背学术道德、操守的行为,归为受制度性“受害”,这种情绪,很大程度推脱了学者个体的责任。而由于学者的这种“境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改革,也令社会难以放心,改革就这样陷入僵局。

推进我国学术从行政管理走向学术自治,以及完善学术自治规则,每个学者个体的努力极为重要。这就是不管面临怎样的外在压力,应该坚持内心的选择。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沉淀的,谢赫特曼用30年时间给当年的质疑者以有力的回应,我们的学者有何理由在乎一时的得失呢?

小编结语:刚刚去世的乔布斯说了一句十分有哲理的话——“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请不要浪费时间去过你不想要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迷惑——它诱使你按照他人的思维定势生活。*重要的是,要有勇气追随你的心灵和直觉。它们会知道你真正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他所说的时间,是每个人的生命,借用他的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在有限的学术生命中,学者们应该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这样的人生,留给社会的价值,则可能是无限的,就如谢赫特曼的成果作为“科学界*伟大的发现之一”载入诺贝尔奖的史册,也如乔布斯,成为改变世界的伟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