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避孕套事件,看互联网下的山寨现象-

2016-07-20来源 : 互联网

“山寨”(Copycat)这个词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遇,国内互联网关于抄袭、创新、山寨的争论从来都没有停止。结构雷同的UI界面、功能相似的APP产品、**不尊重知识产权的照抄照搬……此起彼伏的山寨争论不绝于耳,被山寨者就如同站在道德制高点一般的发檄文***,山寨者一般都是灰溜溜的解释几句“其实我们还是改了一些的”来挽回颓势。

且不细评山寨仿制、不重视知识产权,为中国**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山寨行为的初衷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是从商业牟利出发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这种牟利行为的红线是什么?  我为什么要抛出这样一个话题作为开头,因为近期发生了一件因山寨商品导致的令人愤慨的事件:四川女孩在小店购买避孕套,却三个月内怀孕两次,*后发现12只避孕套中竟然有10只有针孔,记者赶到现场取证,小店并无避孕套经营资格证,外包装上的产品编码也在官网上查询不到……女孩购买的避孕套包装和某***外观神似,但**与仿冒的品牌无关。显然,女孩的悲剧**是购买了山寨的商品。

**到广告只差了一个色系,细致到LOGO只是少了一个点,可怕到避孕套只是多了几个针孔,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这些山寨品/三无产品的真假,**的包装和消费感受让人信服,可是就在信服***的心理下产生的消费行为却让消费者付出了如此惨痛的代价。

从"针眼"避孕套,到假冒奶粉,到山寨婴儿车,再到假冒婴儿服……试问,当前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山寨者的底限在哪里?  由于违法成本低,给了商家为追求****铤而走险的空间,一部分人见利忘义,为了个人发财,置法律道德于不顾,制假售假,骗人*财,即使被查处,其违法成本也不高,对此无法分子有恃无恐;此外,市场监管及其被动,力度欠缺。一系列山寨产品的出现,跟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难托关系。换句话说,监管部门必须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整*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封堵漏洞。  小到服装饰品,大到食品避孕套,山寨假货都让大家身心受创,甚至波及到下一代。除了外部的监管,消费者自身也要学会识别山寨商品,避免危害。  ***广告风靡互联网的今日,学会观看和记住,而不是一味的厌烦,通过记忆去拥有基础辨别真伪的能力;信赖***就相信官方,从**渠道购买自己心仪的产品,互联网如此发达,你为何还在不知名小铺受欺骗?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一个人一生中都在模仿并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的根基也在于模仿并发展,但模仿本应取其精华而不是照抄外表,更不应该违背道德,利益熏心。对于消费者,勇于捍卫自己的权利,**山寨假货,不做下一个避孕套女孩。

标签: 生活百科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