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减速是最佳选择

2016-06-22来源 : 互联网

5月3日,财政部长***表示,中国必须使用财政政策来应对经济减速。

******局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虽然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个老提法,但此时*高层予以重申,可谓别有一番深意。这需要回到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上来探其究竟。

今年一季度经济虽然GDP创下新低,但其他各项指标都呈现出异常之好的格局,被官方称为“开门红”。这种“开门红”的动力何在?

现在普遍认为是央行过度放水货币信贷助推的,包括房地产行业等都是货币大举流入投机炒作造成的,从而助推GDP货币性走高。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实质性向好,而是依靠放水货币信贷将GDP垒高的话,那么将会出现三大结果:

一是这样的GDP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很快就会断崖式暴跌,除非继续更大规模的放水货币信贷。

二是不能被实体经济吸纳的多余货币信贷必然进入到投机炒作领域,比如股市、房市、期市、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农副产品市场。后果是助推经济金融风险。经济企稳在某种程度上是用“加杠杆、补库存”等方法换来的,金融与房地产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局面尚未得到明显扭转。而此前的事实已经证明,通过信贷扩张等金融手段给房地产加温,必然继续造成中国经济的结构失衡和资源错配。

三是在实体经济难以吸**币信贷情况下,将会出现货币信贷效能递减现象,*终导致货币政策失效或者称作流动性陷阱。即无论央行怎样尝试通过增加货币量来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实际产出和利率水平都几乎不发生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想货币供应量增加(假定货币需求不变),那么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极低水平,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和利率都不会发生变动。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笔者早就说过,中国如果持续宽松货币信贷来刺激经济,必然走向流动性陷阱泥潭,不幸被言中了。目前这个苗头已经出现。在此情况下,必须慎用货币信贷政策。那么,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呢?财政政策必须排上用场。

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是一个供应量把控的核心问题。决策层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在改变货币量作用有限情况下,可以探讨改变政府财政支出量和税收量的办法。

在财政政策应对经济下行上,直接增大政府支出量对经济立竿见影。但是,弊端是对经济刺激过猛,结果是产能过剩带来的危机。同时,巨额赤字背后或导致回到央行超额发行货币上。再者,在经济下行情况下往往伴随财政收入下降,对扩大政府支出形成制约。

*大、*有效、*根本性财政政策是大幅度减税来改变税收量,进而既扩大总需求,又刺激总供给。中国目前*适合采取这项财政政策,当然包括中国特色的降费政策。

当务之急是落实好营改增。随着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实施,今年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不仅如此,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所有新的试点行业税负还将实现“只减不增”。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下去,相信一定会出现奇效。后几个月中国经济对5000亿元营改增抱以巨大希望,寄希望于接力货币政策稳健退出。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标签: 经济减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