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寻找超预期 看90年代末经济与股市联系

2016-06-21来源 : 互联网

在2014年4月,国泰君安提出400点大反弹,之后更是提出牛市来临,当时业界哗然。很多投资者都认为实体经济明显向坏,**不看好股市,他们并不明白投资的真谛是什么。其实,投资股票不是投资上市公司的过去,也不是投资上市公司的现在,投资要获得超额收益,必须投资于有超预期的地方。

举个例子,有两家公司分别叫A、B,2015年业绩分别是0.5元/股,同时公布2016年一季报业绩是0.2元/股,但是A公司股价涨停,而B公司股价跌停。于是,有投资者表示不能理解这种现象,照理说,应该同涨同跌呀。不能理解这种现象的投资者可能就是没有悟透投资的真谛。

市场知道A公司去年的业绩仅有0.5元,预期2016年业绩会有20%的增长,因此预期一季报业绩是0.15元/股,但A公司公布一季度业绩高达0.2元/股,市场终于认识到此前的判断是错误的,低估A公司未来的成长性,其业绩增长超预期,2016年的业绩增长速度高达60%。如果市场往后预期再乐观一些,甚至认为2016年业绩增速可能会是80%、100%,A公司的股价可能会是多个涨停。而B公司情况正好相反,市场知道B公司去年业绩有0.5元/股,预期2016年业绩有100%的增长,达到1元/股,但是,  实际公司业绩增长仅有60%,市场就会纠正此前的乐观预期,以B公司股价下跌来反应此前预期的错估。

我们再来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及这个世纪初实体经济及股市的表现。上个世纪听起来很遥远,其实也就是十几年前。从90年代初到1998年,实体经济反反复复,但总体不太理想,尤其是国有企业经营每况愈下,全国国有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从90年代初期的20%多一路上升至1997年的38.22%。1998年-2000年国企三年改革攻坚之后,实体经济节节向好,至2006年、2007年经济达到这一轮**。尤其是国企净资产利润率从1998年的0.4%,持续攀升至2006年的12.4%。但是,上证指数自1994年7月中旬见到大底325点以来,慢牛爬升七年直至2001年6月的2245点。然后是四年的熊市,上证指数绵绵下跌到2005年6月的998点。1997年到1999年5月之前,实体经济不理想,股市不太理想,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大家会很惊讶地发现1999年到2001年实体经济也不太理想,只是在好转,可是股市表现却是相当精彩。而2001年至2005年,实体经济表现相当理想,经济增速持续上升,但是股市却是漫漫熊市。

股市与经济固然是相关的,但是股市并不是简单的经济晴雨表,股市更多反应的是投资者的预期。树上的花开了,但是如果投资者心中的花没有开,股价并不会涨。树上的花没开,但是投资者心中的花开了,股价依然会上涨。这就是预期的力量。研究超预期才是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研究宏观经济,只是为了获取实体经济的真实状况,预测未来可能的状况。研究投资策略,是要研究投资者对实体经济情况的预期,判断投资者的预期是否产生偏差。能不能发现有超投资者预期的地方,这才是真正考验研究者的地方,才是策略研究的*关键处。

回到十几年前的股市,在1999年到2001年,中国实体经济从不好向好转化,投资者的预期由原来的比较悲观向乐观转向,这中间实体经济的好转虽然比较缓慢,但总是比投资者预期更乐观一些,有超预期,因此股市持续上涨。而在2001年之后,投资者预期乐观起来了,但是实体经济向好的速度依然总是不能超过投资者的预期,尤其不能抵消投资者普遍不看好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影响。现实的好转抵不过预期的向坏,股市绵绵熊市。直到2005年开弓没有回头箭,股权分置改革攻坚落地,效果大超投资者预期,投资者对实体经济的预期充满阳光,实体经济也不负所望,流动性充裕,股市大牛开始。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中国如此,美国的股市也一样。2008年之后美国的实体经济满目疮痍,蹒跚前行。但是,美国股市经历2008年至2009年初的大跌之后,稳步攀升,迎来六年慢牛。至2015年美国实体经济露出大复苏的胜利曙光,但是美国股市却开始摇摇欲坠,举步维艰。因此,实体经济的运行好坏并不等同于当期投资者预期好坏。

当前,中国进入改革攻坚期,经济进入艰难转型期,GDP增速**是原来的高增长,投资者预期大幅回落。在投资者充满悲观,信心缺失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实体经济当前偏负面的情况,更要看到凤凰涅槃浴*重生,经济复苏的预期在曲折中逐步形成。这可能就是未来超预期所在。

标签: 90年代末经济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