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讨好行为影响成长吗

2016-03-31来源 : 互联网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巴结老师,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社会化行为既好笑又担忧,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呢?

*近,在浏览一些幼儿教育**时,发现有一个话题讨论很热烈,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用食物玩具去巴结老师,或者去讨好其他小朋友,以期引起老师的其他小朋友的好感。一些家长对幼儿的这种社会化行为既好笑又担忧。好笑的是孩子竟然这么会耍小聪明,担忧的是孩子的这种社会化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其成长?

一些参与讨论的准**型的家长认为,幼儿在幼儿园里对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讨好行为,一方面是其受社会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其心智逐步成熟的体现。这是一个自然的现实,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

有着一线幼教实践经验的**认为,幼儿行为过早社会化,大背景是社会环境,关键因素在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失,这种社会化的行为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诸多不利:

一是不利于幼儿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过早让孩子接触社会行为,会让孩子的人生观过早染上**至上的色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正常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交往的过早社会化,无助于引导孩子学习掌握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过于功利化的社会交往,有其客观存在的一面,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起到的负面作用可能更大,不对孩子的功利交往方式进行及时纠正,将不利于其成长。

如何引导幼儿有学习交往走上一个正途,**认为,应该多方面下手,以期起到根本的引导作用:

家长*先要以身做则,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的确,幼儿在幼儿园的行贿讨好行为有社会影响因素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更为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一些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以社会阴暗的一面说事,或者在日常家庭行为中毫不忌讳地进行厚黑行为,这也直接影响了幼儿的行为判断标准。

因而,家长日常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避功利交往在孩子眼前出现,另一方面则更要以正确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社会交往意识。

其次,要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如发现幼儿功利交往行为有强化的趋势,家长一定要注意和老师相互配合,要注重幼儿园**教育。有的时候,老师的教育比家长的苦口婆心的说教更为有效。只有家园共同下功夫,才能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社会交往观。

标签: 孩子讨好行为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