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律失常,除了技术我们还缺什么?

2016-02-28来源 : 互联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张澍主任的团队参与的无导线起搏器**临床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研究纳入了**19个国家、56个中心的725例患者,其中719例患者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99.2%。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MicraTM经导管无导线起搏系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性起搏器已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疗手段,虽然技术不断进步,但植入后相关并发症仍高达12.5%。

无导线起搏器是集脉冲发生器与起搏电极于一体的新型起搏器,无需静脉植入心内膜导线,以微缩胶囊的形式植入患者心腔内,这种起搏器体积和重量为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功能与传统心室单腔起搏器无异。

该研究*大的意义是证明了无导线起搏器在人体内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张澍主任表示,要在国内普遍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再做国内人群的临床试验,他们将会在今年启动中国临床试验项目。

(张澍主任)

张澍主任对《医学界》介绍完无导线起搏器研究项目后,又谈了当前心律失常领域内存在的五大问题,这五个问题导致虽然我国在技术上并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整体现状上却不容乐观。

**,我国心律失常发病率以及房颤中风几率都与国外接近,但并为引起足够重视,如近来常见诸媒体报道的心脏性猝死, 就是一种*为凶险的严重心律失常引起,但还没被国家纳入全国性的急救战略中去,在发达国家要求全民都要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此外对心脏猝死的高危病人,国内标准化*疗(植入一种体内的除颤装置ICD)还远远不够。

第二,***不断出现,中国医生要积极参与了解。虽然不是所有***都适合引进,但只有参与到大研究项目中去,才能了解是否适合中国应用,以及是否适合广泛**。

第三,要把成熟的技术**到各级医院。比如心脏起搏器,病人植入之后就没事了,可以**正常工作生活,但全国能够开展这一技术的仅有一千多家医院,这一千家医院北上广和大城市要占很多,全国2800个县,大概不到五分之一的县可以做。如果成熟的技术县级医院不能应用,要么造成病人得不到*疗,要么都涌到大医院去*疗。

第四,心律失常的*疗目前医保是*差的。比如心脏起搏器,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是全报销的,虽然看起来这好像是个很高档很奢侈的*疗,但这是一个救命的*疗,不需要的病人不会去安装它,而且一个人只需要安装一个,不存在滥用问题,而且一旦植入后能用十年。从费用上说,一个起搏器六七万块钱,平均用十年,平均一年六七千,平均到每个月六七百,比吃药还便宜。但目前医保只能报销一半以下的费用。大多需要患者自己支付。体内的除颤装置ICD, 只能报销2-0-30%, 相对于我国支架对冠心病的*疗也相差甚远。

张澍主任特别指出,在欧美国家,每年每百万人做800-1000个起搏器,中国每百万人一年才40个,亚洲的数据也平均每百万人200-300台,跟报销比例有很大关系,除颤器发达国家每百万人500台,但中国现在两台都不到,而亚洲的数据也平均每百万人30-50台,投入经费不足是主要的问题。

张澍主任建议基本型的起搏器应该全报销,或者允许分期付款,在医保上完善支付机制。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基本都是药物*疗无效或效果很差的患者,如果不植入起搏器,病人生活质量会大大下降,同时面临猝死风险。

第五个问题是*疗规范化的问题,让更多医生掌握成熟的*疗技术,并做到规范化*疗。作为国家的心血管病中心,这也是阜外医院以及张澍主任的团队所承担的责任。

(本文为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来源)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

小编微信:tyq952896729

标签: 健康科普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