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开启糖尿病防控精准时代

2016-02-28来源 : 互联网

众所周知,我国是糖尿病**大国,截止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总数达到9240万人,并以每天3000人的速度递增,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几乎每10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堪称是全世界糖尿病的“重灾区”。这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幸福,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2016年1月11日举办的糖尿病**防控暨爱身谱糖尿病基因检测产品发布会上来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长表示:“中国现在是全世界糖尿病**大国,四分之一的“糖人”在中国,这对整个的糖尿病防控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挑战,所以我们希望能以糖尿病基因检测能成为入口,推进糖尿病**防控工作,使我国糖尿病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和**医疗迈向新台阶。”在此次发布会上,贾伟平院长接受了梅斯医学(MedSci)的采访,关于糖尿病**防控进展,医生如何做好科研等问题进行了简述。

中国堪称是全世界糖尿病的“重灾区”

中国是全世界糖尿病**大国,大约有9240万余名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在整个糖尿病发病中占85%—90%,而且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病因*为复杂和遗传因素*为密切的疾病。有50%的病人只有在发生例如失明、外周血管病变骨坏死、中风等严重的并发症后才前往医院*疗。2型糖尿病有很强的基因相关性,目前在**发表的研究部中已经发现了80多个易感位点,但这些研究大多针对于欧洲人群,由于遗传背景的不同,糖尿病发病机制也有差异,我们必须进一步研究更适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筛查、诊断和*疗方案。

在过去十年中,我们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与中国人患糖尿病相关基因型的筛查,在**上发现NOS1AP、G6PC2、PAX4等11个中国及东亚人群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而且并发症作为糖尿病*为严重的病症,会对患者产生许多不可逆的病变影响,引起失明、肾功能衰竭、截肢、冠心病及中风等危害,在这方面我们也有自己强有力的研究成果。

基因检测有望成为糖尿病**防控有力武器

随着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深入发展,将个人的疾病遗传易感基因信息和糖尿病生理生化检测信息等多因素结合起来,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有望成为糖尿病预测预防的新模式。所以基于近20年的对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开发了爱身谱糖尿病基因检测产品,这也更加的靠近并实现个体化*疗。

我们都说糖尿病防*有“五驾马车”:饮食*疗,运动*疗,糖尿病教育,自我监测血糖,药物*疗。如果再往上一层就是**防控,个体化*疗,所以希望通过糖尿病基因检测对健康人群进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患病风险和药物敏感性评估,继而从运动、饮食等方面建立一套糖尿病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同时,配合现代智能移动设备,实时监控健康数据,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可以分析糖尿病**防控效果,并适时调整干预方案。

该方案将中医“*未病”的理念融入其中: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土壤,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糖尿病易患体质,结合基因检测技术预测糖尿病易感性,同时综合生活中的危险因素、血糖等生化指标的多因素评估结果,建立以个体为中心的身心健康大数据信息,帮助准确评估受检人群的健康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膳食处方、运动处方、用药指导、中医调理、体质调理、血糖血脂调理等方面的糖尿病个性化健康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健康管理的同时,配合现代智能移动设备,实时监控健康数据,利用云计算与大数据可以分析糖尿病**防控效果,并适时调整干预方案。

这些落地的产品和方案可以真正进入到消费者市场,形成了一个贯穿糖尿病健康管理全程和全生命周期的独特、有效体系。

填补空白:为中国糖尿病预防机制提供更多证据支持

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上,科研人员可以做很多研究。希望在常规的方法中,多思考一些些遗传,可能对于整个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大的突破和发现。比如,在遗传背景下,我们可以研究的课题包括怎么**用药,怎么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程度,哪些人更加容易复发糖尿病等等。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希望大家一起助力开展更多的中国糖尿病预防机制的研究,为糖尿病防控提供足够多的证据支持。

科研就是要解决临床问题,而不是为了发文章

医生做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文章,而是为了解决临床问题,把临床问题通过科研的思维去研究,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做科研就是要解决临床问题,大问题可以解决,小问题同样也可以解决,这样的研究才有意义。举个例子,中国人倾向于在腹部储存脂肪,当时国内并没有相应的腰围标准,**上的也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所以我们就带团队对此进行开展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男性腹型肥胖的*低腰围为 90 cm,而女性则为 85 cm。2013年国家健康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采用该测量值,作为国民腹型肥胖的标准。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去做研究,如果临床医生只想着做点儿小老鼠试验就去发文章,不会成为大家。

因为担任社会角色太多,我从来都没有过周末,就是大家经常说的5+2,白加黑,科研工作带团队几乎占据我整个生活,在我们团队中,有一批年轻的骨干迅速成长,比如我们团队的胡承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承担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优秀学科带头人包玉倩长期埋首于华人腹型肥胖的*佳体脂参数切割点研究,提出中国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并成为“国标”,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青年医生,鼓励年轻人敢于创新和挑战自我,让年轻一代潜心学术,激发科研热情。


标签: 健康科普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