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心血管系统

2016-02-26来源 : 互联网


每一日,我们的心脏、血管、血液忙忙碌碌,在维持身体的稳态和抗击疾病。忙碌的背后,心血管系统也很有趣。

红细胞“千里走单骑”

毛细血管有多细?

毛细血管的平均直径为8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与红细胞的直径差不多。

那红细胞怎么通过毛细血管?

红细胞是一个一个挤过毛细血管的,来个“千里走单骑”。

有的时候,红细胞比毛细血管要粗一点,这时,红细胞就“聪明地”变变形,让自己通过。

有个性的红细胞

红细胞很特别,为了要携带氧气,就舍掉了细胞核,这样就可以有更大空间携氧。

但因为没有细胞核,红细胞不能**,也不能合成新的细胞成分,在体内生活120天后,*终死亡。

不过,新的红细胞会从骨髓中生生不息地制造出来。

心脏确实可以心“碎”

当一个人受到打击,受到压力,他的心也难受起来,症状好似心肌梗死,也会发生胸部疼痛,也会呼吸短促,以及肢体疼痛。

这种病,有人叫它心碎综合征,医学上叫应激性心肌病,也有学会叫Takotsubo综合征。

成年人血管可绕地球2.5圈

如果把一个成年人的全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头尾相连,你猜有多长?

是10万公里!

而地球的周长也就40000公里,可以绕地球2.5圈。

作为*为“苗条”的血管,毛细血管就占了全长的80%。

心率与身体大小有关系

一般说来,在动物**,心率就和身体体积成反比。

比如世界上*大的动物蓝鲸,每分钟仅跳5次。蓝鲸的心有一辆小汽车那么大。

而世界上*小的哺乳动物鼩鼱,体长仅4~6厘米,每分钟小心脏就跳1000次。

而人类不管胖瘦高矮,不管醒着还是睡着,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左右。

离开身体,心脏也能跳

在1984年上映的《印第安那·琼斯之魔宫**》中,一个人的心脏被活活掏出后,仍在不断跳动。

是的,心脏确实离开身体后,还可以跳动,只要有氧气。因为,心脏自身就会产生电脉冲。

公元前16世纪就有有关心脏的医学文献

公元前16世纪,在世界上*早的医学文献——古埃及埃伯斯纸草文书上,就有心脏的记录。古埃及人描述了心脏与动脉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一个人呼吸到肺部的空气,*后进入心脏然后流入动脉。

古埃及人还认为心脏是一切情感、智慧和记忆的源泉,而非大脑。

他们在制作木乃伊时,也是小心摘除心脏及其他器官,并保存起来,而将大脑从鼻腔中取出后丢弃掉。

错误理论霸气统*千余年

公元2世纪,医学**帕加玛的盖伦,通过解剖大量动物建成了循环系统的初步模型,包括静脉系统和动脉系统,并认为两种系统具有不一样的功能。

但是他也犯了好多错儿。

他认为,动静脉系统是两个单向的系统,而不是统一的,而且认为肝脏制造静脉血以供全身各部位所用。他也认为,心脏只是个会吸吮的器官,而非泵血的器官。

即使错的,盖伦的理论也霸气地统*了西医千余年,直到17世纪英国医生威廉·亨利正确地描述了血液循环的来龙去脉。

福斯曼:疯狂的天才

如今心脏介入已是平常事,但是你能想象1929年时德国医生沃纳·福斯曼自己将导管插入心脏的一瞬间吗?

当时,他说服一名护士帮助他,但护士坚持她可以做“实验品”。不过福斯曼*终做的是,麻醉了自己左臂将导管插入肘前静脉,并向内推进了65 cm,直到他的心脏。

正是这个疯狂的天才开启了心脏导管时代的来临。

血不都是红色的

在人类,动脉血是鲜红的,静脉血是暗红的。而在一些软体动物或节肢动物,由于缺乏血红蛋白,当血液被氧化时,就变成了深蓝色。

考验心脏的太空旅行

上天入地,是科技发展的盛事。但是当进入太空时,一个人的循环系统会因为失重而发生变化。

在地面时,由于重力作用,人体的血液多集中于下肢,在太空则不同,血液会重新分布。胸部、头部会相对血液增加。这时,宇航员会出现鼻塞、头痛以及面部肿胀。心脏也会变大,以便能更好处理各器官淤积的血液。

由于相对于地面血液在各器官的“过量”,机体会反射性地排除“多余”的液体,结果就会造成循环血的总量下降。

看来,太空旅行还是挺考验心脏的。


标签: 健康科普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