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年份"认知乱 你喝到的真是"年份酒"吗?

2016-02-24来源 : 互联网

时代在变,酒风也在变。今年春节回农村老家过年,亲戚朋友聚会喝酒,*大的酒风变化是好些人开始喝红酒了。不过,就像白酒喝了多少年除了拼酒量也没把酒文化建立起来一样,现在喝红酒,也没有谁有打好红酒文化基础的打算,也是乱喝一气。所“乱”者,除了比价格,就是讲年份——酒桌上,不少人还在拿“82年的拉菲”说事,却没几个人真正搞得清“82年”到底是咋回事。

民间对红酒“年份”认知上的乱,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家宣传误导所致。比如,在一些酒类展销会或红酒品牌进驻的饭店,推销员常常突出年份的重要性,其讲解给人的印象是“年份越久酒越好”,而且,在家多放几年,或许还能升值。这种观念容易与民间有关白酒“越陈越香”的理念混淆,使得红酒年份之乱愈乱。

就目前国内市场的白酒来说,也基本做不到“越陈越香”,而把红酒的“年份”等同于“陈”,并期待越陈越香,就更不靠谱了。事实上,进入市场销售的白酒都是勾兑而成的,所谓“年份酒”,只不过是用某一年份的原酒勾兑得来。至于原酒比例是多少,至今国家尚无强制性规定,行业内也缺乏统一标准,企业怎么勾兑全凭自己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不存在作假行为。曾有一个建厂只有几年的白酒企业竟推出“30年陈酿”的酒,这怎能让人相信呢?就算酒是真的,一瓶里只加几滴原酒也打年份牌,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

而葡萄酒作为一种与白酒**不同的酒类品种,其所讲“年份”与白酒标示“陈”的年份更是判若云泥的两个概念,不能混用。科学地讲,葡萄酒是一种活的、有生命的饮料,有一个从年轻到衰老的生命周期。因生命力不同,葡萄酒有新鲜型和陈酿型之分。世界范围内每年生产的葡萄酒大多数是新鲜型的葡萄酒,生命较短,不过一两年时间,有的葡萄酒甚至在出厂几个月后便开始老化,**适合饮用,因此需要尽早饮用。而具备陈年能力的葡萄酒,虽然可存放5年、10年或更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酒质也会逐渐走下坡路,也并不是储存越久越好。至于用来拍卖的一些天价历史名酒,实际已无饮用价值,买家看重的更多的是其文化和历史价值。

在浮躁的“装文化”风气盛行的社会背景下,以文化忽悠就会有市场,也正是看到民间许多人正在把“装”的目标转移到葡萄酒上,同时也缺乏葡萄酒的相关知识,一些商家才动起年份的歪脑筋,用“××年窑藏”这样的招数实施忽悠。葡萄酒的价格也随着其标注的年份而水涨船高,商家的这种误导反过来又加固并扩大了市场的错误认识,形成恶性循环。上述的“陈酿”误导只是初级水平,严格说来也算不上年份噱头,只要稍微懂点葡萄酒知识即可识破。**阶段的忽悠,则加入了专业知识含量,让年份具有了“科学性”。

葡萄酒的质量先天在于原料,后天在于工艺,故有“七分原料,三分工艺”之说。从某种程度上讲,葡萄酒不是酿造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对某一个葡萄产区而言,品种一经定植就会多年不变,而土壤因素也是相对固定的,**活跃变化的是每一年的气候条件。因此,年份通过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葡萄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葡萄酒的质量。所以说,标注年份用以表现葡萄酒质量等级和档次就不难理解了。按照**惯例,葡萄酒标注的年份应该是葡萄出产的年份,出产年份只有用当年的葡萄榨取的葡萄汁为原料,生产出来的葡萄酒才能标称为当年的年份葡萄酒,好年份的酒价格一般都大大高于普通年份的葡萄酒,有的甚至高出几倍。“82年的拉菲”,就是以1982年的葡萄为原料酿制的葡萄酒。不用说,这一年的葡萄非常适合酿酒。但是,由于标准缺失,一些企业在年份标注上大打擦边球。

关于葡萄酒的年份,各国都有相关标准,我国也规定“年份葡萄酒”所标注的年份必须是葡萄采摘的年份。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标准的执行力度尚待进一步加强。而从国外葡萄酒市场经验看,其酒庄大多属于代代相传的世袭领地,酒商大多不愿冒着可能倾家荡产、行业不容的风险去造假,这说明其行业自律传统非常牢靠。但在国内,由于缺乏这样的传统,行业自律也尚难形成,年份乱象也就容易出现了。

标签: 重庆财经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