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的突破口在哪里?

2016-02-18来源 : 互联网

时代,医疗向去中心化发展,不利于医院单体的扩张。近年来,美国的床位数在不断减少,而日间病房却在不断地增加,主要顾虑的就是经营成本,因为在这之中,人力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在考虑边际成本的时候,人们还得从管理学的角度去思量医疗人才的培养。我们目前的状态是医疗人才储备不足,但同时也存在医疗人才严重浪费的问题,存在着“大医生看小病,小医生乱看病”的现象,没有真正从合理分工的原则去考虑。不足与浪费并存之下,扩大了社会的不公,也制约着人才的培养、流动与发展。比如,医院盲目规模扩张的背后是人才质量的下降。目前,优秀人才退休的速度远远快于毕业生出炉的速度。培养一个医生可能需要十几年,而医院扩张的速度可能就几年,没钱可以贷款,而没人呢?只是把别人的人才挖过来而已!所以,如果不扩张,该有的人才还在,只是马太效应就凸显出来。可现如今,“滥竽充数”的现象越到基层越是明显。难怪有专家如是说:这是一座牢固垄断体制所筑成的高坝,水里盈聚着庞大的医疗资源,无法释放到市场之中;水坝下却旱得寸草不生,公众苦于看病的不便与昂贵。掌握医疗资源的人们,犹如蚂蚁搬家一样把资源搬运过坝……而水坝的设计者和管理者们,则忙着一件叫做“医改”的事情,希望能够打开那已经锈死的闸门,有序地释放坝内所聚集的巨大势能。

我们再以国务院发布的一组数字佐证这种“高坝现象”:2014年,也就是新医改5年之后,中国总诊疗68.88亿人次,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完成5.99亿人次,仅占8.67%;各级医院完成25.42亿人次,达到36.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下降,从2013年的59.1%降至2014年的57.4%;医院门诊量则上升,由2013年的37.5%提高到2014年的39.1%。在2014年的入院人数中,医院15375万人,占75.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94万人,仅占20.0%。

表面上,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是因为分级诊疗没有做好,而实际上是因为没有分级医疗实施办法,只是一种“鼓励”。分级医疗说白了不是医院干活,而是机制干活。2009年,我在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医改新方案论证会时就指出:把“鼓励”医生到基层改为“吸引”医生到基层。这么多年了,一直在验证着这个市场法则。事实也证明,人们对医生分级诊疗如此多的微词甚至不支持,根本原因就是在市场环境下,政府的引导与市场的推动没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甚至两者是对抗的。实施分级诊疗,缺的是吸引医生下基层的机制以及基层医疗能为民众解决什么。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明白了许多,也知道推行分级诊疗的突破口在哪里。医生的执业状态与支付制度改革是推行分级诊疗纲举目张的抓手。医院盲目扩张带来另一个“繁荣”,但其背后就是:人少机器多,医护少病人多住院多——薄利多销。为什么医生们抱怨:“这么忙,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哪还有时间去多点执业?”换个角度想,如果不扩张,你或他还在大医院吗?你会处于“战时状态”吗?如此多的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你不忙到趴下才怪,病人权益不受损才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生活百科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