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群里初识老严时,以为他顶多二十来岁。头像上扎眼的跑车,群里面活跃而热心的发言,感觉大好青少年一枚,活力无极限。**次见面,是在西洽会的一个群活动上,那天古都西安下着夜雨,晚到的老严送了大家每人一个钥匙扣,而且钥匙扣上还赫然印着每个人的名字。普通的小礼物瞬间变成了每个人的“量身订做”,意义一下子变得不一样。
经营着西北*大翻译公司之一的老严,很少提工作,嘻哈着跟大家聊朋友,聊旅行。当聊到他的头像,聊到赛车的时候,老严的眼中放出了不一样的光。
我便知道,一个喜欢听发动机的轰鸣,一个和韩寒赛过车的人,必然是有不一般的故事的。
投笔从戎路
老严全名严**,陕西渭南大荔人氏。18岁之前的老严,都没有到过西安市,*近的城市就是渭南。而他**次从大荔到渭南,是搭着一个亲戚拉沙的大卡车去“长见识”,然后乐呵呵地看着那个小村庄越来越远。
可以想象,一个半大的男孩坐在大卡车鼓鼓的沙包上,一路兴奋地看着车旁掠过过去从未有过的风景。也许,那便是一个孩子*初对未来不一样的憧憬和希望。
1990年,老严参加了高考。那时候的高考是真正的*木桥,几百个应届生里只录取了5个,老严便是其中之一。就这样,都没有到过西安的老严,**次真正离开家乡,去的就是遥远的北京——他被录取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学生。
老严的这段故事应该从1994年说起。各方面成绩能力都很突出的他,在面临毕业大家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因为校团委**的认可和青睐,只需等着一纸留校任命。
因为一直没找工作,带着对面试的好奇,这**,老严带着几份简历去了学校一个招聘会。在熙攘的人群中,几身飒爽的军服让他眼前一亮,原来是国防科工委按照国家“双选”政策,也来“摆摊”招聘大学生。感到新鲜的老严,和一位穿着军装的**只是闲聊,彼此感觉都很不错。在放下一份简历后,他便回到了学校。
故事并不是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千里马遇到伯乐赏识顺理成章“被录取”,而是“伯乐”居然就此没信儿了。
这反而吊足了老严的胃口。两个礼拜后,他拿出那位**留给他的电话号码,跑到学校教研室,因为是军线,不容易打进去,他拨了一遍又一遍,好容易接通了,**还是那天的**,态度却非常冷淡,说工作的事情,“再研究研究”。
前后态度的反差,让年少气盛的老严下午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去部队找这位**理论。进了部队,**正在开会,他就在外面等。等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那位**终于开完会,见到他非常吃惊:“你还在啊。”然后问他,三方协议带了吗?老严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三方协议,一边想跟**理论一下他前后态度的问题时,**接过表,很干脆“啪”地一声,一个鲜红的公章就盖到了协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