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大学生村官“一把手”工程

2014-12-24来源 : 互联网

不到两年时间,山西省河曲县沙泉乡李家沟村的村民人均收入由2300元提高到3800元。*近一次村两委选举会上,入村创业两年的大学生村官贾晋杰以全票当选为李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在河曲县,全县已有60名大学生村官像小贾一样,凭借超高的群众认可度,走上了农村、社区、非公有制企业的“一把手”岗位,约占现有大学生村官总数的41%。

很多人不明白,年轻的“一把手”们如何在基层农村成长起来?大学生村官“一把手”们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一把手”工程大胆起用村官新人

在河曲县委组织部,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被冠以“一把手”工程的名称。具体实践中,组织部门以“两式化管理、互动式培训、创业年竞赛、班主任行动”的“四步培养法”来培养大学生村官。

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被刻意派给了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们。任务完成得好,就有可能从普通村官“晋升”为“党员村官”,再进一步,可以从“党员村官”变成“村两委骨干”,*后成为村里的“一把手”。

单寨乡胡家坪村的大学生村官杨瑞东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顺着组织部门设计好的路线“爬上来”的。从“党员村官”成长为“村两委骨干”,着实让他费了不少劲儿。

那一年,单寨乡要在全乡**种植脱毒马铃薯,但工作却始终开展不起来。老百姓谁都不愿带头种植新品种,都怕担风险。

村官小杨因为参加过县委组织部办的脱毒马铃薯种植培训班,*当其冲地成为乡**心中*理想的“开路人”。任务压下来,小杨硬着头皮带头试种。

凭借丰富的种植知识,他试种的两亩马铃薯获得亩产2000多公斤的“骄人战绩”,这一产量,较老品种马铃薯翻了一番。第二年,仅小杨所在的胡家坪村就**种植了400余亩脱毒马铃薯,每亩增加收入3000余元。与此同时,小杨也被村民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资料显示,2007年至今,河曲县已有167名大学生村官像小杨一样被选拔为村两委主要干部。

从“村两委骨干”到“一把手”,大学生村官***走过的路可谓“艰辛”。他曾为了索要28万元承包费进过煤矿、找过**、吃过闭门羹、被人翻白眼,吃了不少苦。

这28万元承包费曾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在年轻人的肩头。“先进村看看,不行就撤出来。”这是***上任前,沙坪乡**给他的“鼓励”。

小王即将赴任的前麻地沟村当时正处于“瘫痪”状态,几任村干部都因交代不清楚村里一家煤矿上交村集体的28万元承包费去向,相继被村民赶下台。刚刚上任的半年多里,乡**为他捏着一把汗,村民们用质疑的眼光盯着他。

然而,正是这个被大伙儿一致“不看好”的大学生,不仅凭智慧、辛苦追回了28万元承包费,还用“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方法,对这笔资金予以合理分配,把全县有名的“告状村”变成“和谐稳定村”。第二年,他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又高票获得连任。

“民情日记”**村官到村率98%

*新出版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村官中有23%的人被长期借调到乡(镇)而不在村里工作,逾三成的大学生村官每周在村工作3天以下,只有16.6%的大学生村官每周7天均在村里。

而在河曲县,大学生村官的到岗率高达98%。拴住大学生村官心的,是一套落实具体的“民情日记”制度。

“如果长期不到岗,身子悬在‘空中’,怎么能接上地气?”河曲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介绍,设计“民情日记”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

每年年初,河曲县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会给每一名村官配发一本统一印制的“民情日记”,要求他们把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况记录在上面,每篇日记都要有当天、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签字证明。

乡镇党委分管**每月检查一次日记,然后把大学生村官的到岗、工作情况上报县委组织部,作为发放当月工资的主要依据;县委组织部每季调阅审读一次“民情日记”,作为年终评比的主要依据;年终,县村官办还要进行汇总评比,结果作为考核、奖励、选拔的依据。

有人会说,只要大学生村官“摆平”村**,是否在村也就无从查起了。对此,河曲县委组织部村官科科长杨牡江透露,县委组织部会经常拨打村官所在村的固定电话,或派专人暗访,弄虚作假者将会受到重罚。

大学生村官张宇的工作地点在“河曲的西藏”——全县*南端的赵家沟乡阁老殿村。这里地处偏僻、群山环抱,全县海拔*高的翠峰山就坐落在这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

即便如此,张宇每月至少也要在村里住上20多天。有一次,父母托人给他介绍对象,对方等了10多天也没见到他的人影。

原来那几天雨水多,墒情好,他正在承包的100亩地里,忙着抢种土豆、糜子、谷子等新品种,“乡里让我当示范户,我种的粮食,可是全乡老百姓的希望啊!”

单寨乡单寨村主任助理付霞从小在城里长大、在省城上大学,她怎么也想象不到村里的条件竟如此艰苦。

在“民情日记”里,她写道:“艰苦的环境,陌生的人群,远离亲人和朋友的孤单,下乡有路没有车,天天就凭两条腿……,对我确实是不小的考验。但是,一本‘民情日记’还是逼着我挺过来了。”

其实,在河曲县更多大学生村官眼中,“民情日记”既是严格约束,更是温暖关爱。县委组织部通过“民情日记”还能及时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大学生村干部之家”就是“民情日记”制度的“衍生产品”。

“大学生村干部之家”投资5万余元购书2000余册,建立“智慧书屋”,供大学生村官阅读;每月开办一期“智慧讲堂”,让组工、乡镇和农村“双强”干部,谈如何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融入社会;编印《智慧手册》,刊发大学生村官的“智慧成果”,搭建“智慧型村官”的平台。

县委组织部还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位大学生村干部购买了集收音、录音、MP3播放、U盘等功能于一体的学习用品和电压力锅等生活用品;全县90%大学生村干部所在村都新建了活动场所,配置了电视、电脑等全新的办公用品。

各乡镇党委也在努力为大学生村官排忧解难。有的乡政府专门设立了大学生村干部活动中心,购置了体育活动、文化娱乐等器材;有的乡政府购买了通勤车,接送大学生村干部上下班;有的乡建成“大学生村干部公寓”,基本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立体式帮扶培育“一把手”

一项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在村创业,*大的阻力来自以下几个方面:46.9%的人“缺乏资金”,依次是“没有技术”、“鼓励及相关优惠政策还不够”、“具体资源和环境限制”、“缺乏有效的项目”、“信心和勇气不足”等。

河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始终关注大学生村官成长的“*后一公里”问题,“不能让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搁浅在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的‘*后一公里’处,一定要竭尽全力为他们干事创业大开绿灯。”

一个立体式帮扶大学生村官的行动全面展开。

资金方面,河曲县出资300万元,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保障资金;民营企业家出资100万元,设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奖励资金。

刘家塔镇树儿梁村的大学生村官李春就是受益者。黄河鲤鱼是树儿梁村的名产,且十分稀缺,每斤价格在40元左右。李春与其他6名大学生村官打算合伙创业养殖鲤鱼,眼看着赚钱的买卖马上就要拉开大幕,7个人掏尽口袋却只凑了12万元,还有10万元缺口。

县委组织部得知后,及时从创业保障金里拨出10万元资金予以支持。第二年春天,李春养殖的黄河鲤鱼上市了,每斤38元,不仅收回成本,还净赚10多万元。今年,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尽早抢占市场份额。

项目方面,河曲县委组织部协调农业、科技、扶贫、水利等涉农部门,遴选出50个投资小、见效快、周期短、收益大的创业项目,编印成《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手册》,供大学生村官创业选择。

以脱毒马铃薯种植为例,2010年春种前,233名大学生村官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掌握技术后,村官们返回各村**指导种植,这一年,河曲的农民赚了个盆满钵满,亩产土豆由2000多斤猛增到5000多斤,市场行情也由每斤0.5元涨到每斤1元。仅此一项,赵家沟、土沟、单寨、沙泉这些人少地多的乡镇,农民的户均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

此外,县委组织部还适时推出“创业年”竞赛。根据规定,创业竞赛情况将纳入年度考核依据,“十佳大学生村官”将获得10万元奖励;特别优秀且群众认可者,作为村级组织“一把手”的选用对象。

一茬又一茬好苗子在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

大学生村官胡燕锋因一年外销土豆5000多吨,被村民们称为“销售大王”。单寨乡地处偏僻山区,信息闭塞,农产品销售困难。2008年,胡燕锋到该乡紫河村当村官后,一下就改变了这个局面,他通过网络把村里的土豆直接卖到江浙一带。“土豆还可以这样卖?”电子商务让山旮旯里的农民大开眼界。接下来,他把5户种植优质土豆的农民,吸收到他创办的“仓廪实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为依托,利用互联网和自己在江浙一带打工时结成的人脉,把周边村子的土豆也卖了个精光。

据悉,河曲全县60名走上“一把手”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人当选为忻州市党代表,1人当选为河曲县委候补委员,1人被录用提拔为乡镇副镇长。

 

标签: 大学生村官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