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融合旧城改造与城镇管理相融合大足龙水坚持走新型城镇化之路初见成效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融合、旧城改造与城镇管理相融合——日前,记者在大足区龙水镇采访时获悉,该镇近年来坚持“两个融合”,走出了一条高速度、高质量新型城镇化之路。
五金之乡造就超大场镇
产业发展加快规模扩张
许多来到龙水的人很难分清它是县城还是场镇:这里有现代化的商住小区,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大型超市,其城镇格局堪比县城。
“龙水能有现在的规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近年加快发展的原因。”龙水镇党委书记陈金富说,由于龙水的五金产业已有千年历史,是全国有名的“五金之乡”,因此大足的**中心位于大足县城,经济中心则位于龙水镇。在2011年双桥与大足合并以前,龙水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大足的一半左右,因此,龙水的场镇规模一直都比普通场镇大。
从2009年至今,龙水产业发展迅猛,也带动了城镇加快扩张。2009年,龙水的工业总产值只有85亿元,2013年的工业总产值已达273亿元,增长了2倍多。相应地这5年来,龙水的场镇由9.5平方公里增加到17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12万人增加到17万人,年均增加1万人。
升级传统五金产业
新建专业市场产业集群
龙水过去的五金产业,大多是菜刀、农具等低端产品,企业规模小、产值低。从2010年起,龙水瞄准为主城汽摩等大产业配套的机遇,实施工业升级换代工程,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大项目、大企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五金机电、汽摩配套、五金铸造、农用机械为主的五金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大、产值高。
另外,龙水还立足五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在原有的龙水五金旅游城、西部金属交易城、龙水废旧金属交易市场等三大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新建了模具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德恒商贸物流中心、龙水五金城四大专业市场,去年的市场交易额达到228亿元,形成了以五金为特色的专业市场产业集群。
由此,龙水形成了五金产业、专业市场两大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吸纳的就业人口达到15万人。
旧城改造破解土地难题
政策支持化解资金困境
和其它小城镇一样,龙水的城镇化发展中,*大的难题就是土地和资金的欠缺。
鉴于龙水的居民住房大多是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较差,龙水决定将旧城改造作为突破口盘活存量土地,2010年起启动了廉溪祠、幸光社区、老猪儿市场等15个老旧片区的旧城改造,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全部修成小区房和高层电梯房。目前,这些小区房已建成150万平方米,在建和拟建面积为 250万平方米。
龙水通过旧城改造既节约了用地,又实现了城区扩容,并大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据统计,这15个小区共占地1500亩,仅占城区面积的1/17,却可容纳居住人口10万人以上,占现有城镇人口一半多,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水平。
为解决城镇建设的资金问题,龙水向大足区委、区**争取到了将龙水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城市配套费按50%比例返还给龙水的政策支持,这项政策每年可为龙水增加5000万至1亿元的资金。近年来,龙水用这笔资金不仅修建了污水处理厂、青少年宫、多条城市道路等大量基础设施,还腾出资金用于建设农村公路和农村的改水、改厕、建沼气,让农村的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解决“城市病”
兴建现代化城区
龙水原先有许多非法小型电镀企业与酸洗企业,这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也阻碍了五金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2012年,龙水镇联合大足区环保局、公安局、安监局、经信委等多个部门,采取****设施、切断动力用电等方式,对龙水镇的58家电镀企业予以关停。2013年,龙水又采取同样的办法,对境内的39家酸洗企业全部强制关停,**解决了这两大污染源。
今年9月起,龙水还将城镇环卫工作、执法工作、考评工作进行“三分离”,引入市场机制,将城区环卫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该镇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性好转,每年**还节省下200多万资金。
“未来的龙水还会更美好!”大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苏一元说,市委、市**作出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决策后,大足提出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思路,龙水是其中一大重要板块。
未来的龙水镇将与双桥连为一体,形成双桥龙水组团,打造一个宜居宜业产业新城,城市规模将达到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这个组团将与大足区府所在地的龙岗棠香组团,形成“双城记”格局。
记者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