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办农场卖菜走起“私人订制”

2014-11-04来源 : 互联网

“12箱柴鸡蛋、12袋栗蘑、20盒草莓,还有4公斤芹菜、香菜,再来5斤黄豆……”昨天早上5点钟,杨洋就和她老公翁振松钻进了温室大棚,拿着订货单,开始摘草莓、栗蘑,拔青菜……

卖菜走“私人订制”路线

“一共4户,9点前必须配送到家。”杨洋,地道的北京大妞儿,干活儿麻利,说话也倍儿干脆利索。“每户再送2斤红薯,尝尝咱家的新品种。”

装货、封箱、上车……早上8点,一切安排妥当,夫妻俩一溜儿快马加鞭将鲜蔬配送到周边别墅区的客户家。

俗话说,当菜农不容易,蔬菜、水果都是“热货”,清早是“天价”,到了傍晚就得就地“清仓大甩卖”了,但杨洋夫妇经营的“菜园子”却不走寻常路,出产的菜一律不进菜市场买卖,而是走“私人订制”路线。

采摘到配送绝不超过6小时

“我们按照CSA模式,是时下在国外流行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全程实现对顾客物流、服务的**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从生产大棚采摘到配送至客户家门口,绝不超过6小时。”

“蔬菜、果品,必须**现摘现送;柴鸡蛋必须是自家林间散放、粗粮喂养的鸡;还有各种豆啊、花生啊、瓜子啊等等作物,也必须是不打农药,自家沤肥结出来的农副产品。”

“三个必须”让杨洋和翁振松的“菜园子”直接对接到对食材挑剔的**客户家的餐桌上,同时,定期的农产品检疫报告回馈以及**的服务也让这些客户成为了忠实的会员。

别小瞧这“三个必须”,实施起来可不简单,除了“新鲜至上”的物流流程外,还需要“不计成本”的投入。杨洋用脚使劲跺了跺地,说:“这地里铺的肥,都是我们专门买牛粪沤肥养出来的,结出的作物格外有滋味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就有比较。”

创业之初就认准了绿色农业

“我们创业是想**一种健康理念。”这也是杨洋夫妇当初创业的动机。

杨洋和翁振松都是土生土长的昌平人,杨洋1984年生人,老公翁振松比她长一岁。他俩都有一个农场梦,因为这份土地情结,2010年,小夫妻决定辞职圆梦。

“我相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绿色农业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翁振松平时不善言谈,但在创业这件事儿上,他觉得“非常靠谱”。

2010年,“农场计划”开始实施,小夫妻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起步投资就140万,包下昌平兴寿镇肖村100多亩地。“建大棚、买农资、土地改良、改电走水,东拼西凑借来的*一股脑都投了进去……日子过得很紧张”翁振松说。

刚开始两个从来没摸过锄头的人“胡子眉毛一起抓”,种药材、买果苗、买菌种……一年下来,手上的茧子倒是磨厚了,可收成却少得可怜。“两亩地的芝麻就收了一捧,也就一斤多点儿;3亩地的黑豆收了两捧,3斤多点儿;4亩向日葵、花生都颗粒无收,也就黄豆比较给力。”

勤奋钻研农场终于步入正轨

没经验不要紧,“80后”青年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就把这些当作实验田,重新开始,实践出真知。”报培训班,请老农指点……2011年,14个温室大棚组成的“菜园子”,全部实现“大丰收”,且全部按照绿色有机食品标准种植。除此外,还扩大经营了30亩果园以及一个养殖场,农场开始进入正常的生产轨道。

随着农产品生产“芝麻开花节节高”,2012年,杨洋和翁振松对质量关有了更细致的要求。杨洋告诉记者,以物流运输举例,产品包装、装卸、堆放(防止不同产品串味),运货车的卫生条件,运送过程中的温度等等,都有严格要求。

除此外,“农产品也要讲究服务价值。”客户只要办一张蔬菜卡,就可享受“每天鲜蔬配送到家”的服务。同时,还定期组织客户亲自到农场体验采摘的乐趣。

半年的时间,小夫妻俩的“***”农产品和新的销售理念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梦想成就现实,专业凝聚力量,杨洋和翁振松这对“80后”小夫妻敢于梦想,敢于为梦想迈出坚实一步,并用专业的态度继续为未来圆梦。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