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需“一对一”培养

2014-08-25来源 : 互联网

  这两天,网络上又有很多人谈论起“南方科技大学”,“*学森之问”也再次成为议论的热点。

  一所大学怎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要寻找答案,我们不妨先看看*学森先生的求学经历。

  我一直认为,要培养出善于创新的人才,需要“一对一”的**教育。*先生当年在美国留学时,就经常接受他的老师冯·卡门教授“一对一”教育。我所谓的“一对一”,并不是说一个老师只能教一个学生,而是说一个老师可以教多个学生,但必须抽出时间进行“一对一”。

  *老求学的时候,那时候环境很恶劣,教学条件很差,但依然培养了很多杰出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而现在不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科研环境都远超当时,为什么反而创新人才匮乏?仔细研究那段历史,也许能为回答“*学森之问”提供些许启示。

  有一会大学同学聚会,跟以前一位好同学聊天时,他告诉我:他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珍贵的回忆是导师费米的教导。费米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力更生和*立思考的精神,每星期要花半天对他做“一对一”的教导。费米经常说:任何物理疑问,都应该经过自己*立思考,找出路径,克服困难,寻求答案。

  有一次,费米问他:太阳中心的近似温度是多少?我那位同学说说大概是多少,费米问他验证过吗?因为这不是费米博士论文研究的问题,他回答说没有。费米帮他设计方案,我那位同学亲手工制造了一架专用的大计算尺。有了这个“大玩具”,他可以很快地自己运算太阳内部的温度分布,大大增进自信和兴趣。这种“一对一”的讨论使他获益匪浅。这就是引导,费米明知这不是我那位同学研究的问题,却能花自己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是真正的教授学生。这影响了我那位同学的一生。

  杜甫写过两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我认为这道出了一个科学家的真正精神。于是我将其变通为“细推科学日复日,疑难得解乐上乐”。对于“*学森之问”,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但是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要*立思考,要自力更生。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

  中国的教育市场需要“一对一”的存在,所以“一对一”培训市场前景广阔。

 

标签: 创新人才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