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什么样的锅底?清水或清汤锅底最好
老北京的涮锅汤底就是白水,里面加一点葱、姜、海米、香料,没有添加油脂,这样的汤底几乎没有热量。清汤中会有一些油脂,但一般不是太多。
而麻辣红汤虽然味道浓郁,但里面的油脂含量非常高。而且我亲眼见过很多红油锅底在室温下是凝固状态的,这说明一方面油脂可能被反复使用,另一方面其中饱和脂肪的含量过多。这样的锅底,是不宜吃的。
如果喜欢吃辣,可以选择在蘸酱里加入少许辣椒油,既能吃到辣,也不会脂肪摄入过高。
食物材料的选择天然新鲜、种类多样、多素少肉、菌薯兼备
多点蔬菜、薯类、菌类、豆制品,少点肉类和半成品。
这些半成品指的是:午餐肉、火腿肠、鱼丸(纯鱼肉做成的鱼丸不在此列)等。
蔬菜:应该是种类、数量都最多的食物,最好能兼顾各种蔬菜,而且一定要有对身体益处大的绿叶菜:菠菜、茼蒿、香菜、莴笋叶、豌豆苗、西兰花、绿叶生菜、油菜等等。再根据喜好选择一些浅色蔬菜,如大白菜、冬瓜、白萝卜、笋片等。
菌藻类:蘑菇、木耳、海带也可多点一些,很多火锅店都有菌类拼盘,不妨点一份,可以一次吃好几种蘑菇。
薯类: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这些薯类要点一些,一起涮出来当主食吃,比吃完火锅再来个油酥饼、炸馒头、白面条要强得多。
豆制品:豆腐、冻豆腐、豆腐皮都非常适合涮煮来吃,但要注意油豆泡、油炸过的腐竹都是脂肪含量较高的。
肉类:肥胖、有慢性病的人要少点脂肪含量高的肥牛、肥羊肉片,因为用来涮煮的肥牛羊肉片脂肪含量可高达30%.最好点瘦牛肉片、鱼虾、鸡肉片、百叶毛肚、鸭血这些脂肪含量比较低的肉类。当然如果是怕冷瘦弱的人,可以点一些牛羊肉。
吃火锅的顺序先素后肉
一般人吃火锅都是一开始就先吃肉,通常是几盘子肉吃完了,也差不多饱了,菜只是随便吃几口。这种方法很不可取,很容易一下子吃进去大量的脂肪,而蔬菜和主食少得可怜。很多人吃一顿火锅轻轻松松就能吃进去七、八十克脂肪,严重超量,而蔬菜却严重不足。如果经常这么吃,一个冬天下来胖个十斤二十斤的可一点也不奇怪。
最好的顺序是先涮薯类和蔬菜,先将胃部填充一些,再吃肉类。这样可以避免吃进太多的脂肪,有利于控制总热量。如果实在是想先吃肉,那也一定在吃肉的同时,多涮蔬菜并搭配薯类。而且蔬菜的量至少要在肉的2倍以上。
吃火锅的温度宜温不宜烫
很多人都喜欢吃火锅时热火朝天的感觉,喜欢刚从汤中捞出的烫烫的食物。实际上,这样吃非常危险。我们的消化道是非常怕烫的,口腔的耐热温度是65℃,食道黏膜的耐热温度只有45℃。过高的温度会伤害到娇嫩的口腔和食道黏膜,如果总是受到这样的高温伤害,再加上麻辣的刺激,口腔和食道可就受不了了,非常容易引发炎症、溃疡。
所以涮煮的食物不要刚从滚烫的汤中夹出来就吃,多控一控,将汤水尽量沥干,放入小盘中晾至温热不烫的时候再吃。
尤其要注意脂肪含量多的红油火锅,因为夹出来的食物外面会裹着一层红油,油有非常好的“保温”作用,食物内部的温度会很高,而且有这一层油的“保护”降温也会比较慢。所以夹出来后一定要多等一会,等食物彻底不烫了再吃。
涮煮的时间长短有别
叶类蔬菜切忌长时间放在火锅里煮,在沸腾的锅中稍加焯烫就可夹出。煮时间过长会增加营养素的流失,也会失去蔬菜鲜嫩的口感。
肉类则要保证熟透。很多人喜欢肉质嫩滑的口感,把肉在汤里稍微烫一下还是半熟时就吃同,这个习惯非常不好。半熟的肉中很可能会含有未被杀灭的细菌、寄生虫,引起胃肠感染,一定要将肉煮至彻底熟透再吃。当然了,肉熟了也别老在锅中煮着,熟了就取出来。所以不要一次放入很多肉,吃多少放多少,随吃随涮,味道最好。
蘸料的选择酱好还是油好
火锅蘸料通常是麻酱或香油,香油是纯脂肪,热量极高(898千卡/百克)。芝麻酱稍好一些,热量是630千卡/百克,而且做蘸料时一般要加不少水来稀释,单位热量会低一些,而且芝麻酱富含钙、钾、镁和维生素E等营养素,营养便全面一些,但它的热量仍是比较高的。在调味时,通常还会加入酱豆腐、韭菜花这些很咸的调料,所以芝麻酱调料还要注意盐过多的问题。
推荐一种调味料:用少量的芝麻酱,加少许的酱豆腐(或用鲜味酱油),再加上一些醋,搅拌均匀来做蘸料,就会比纯香油和麻酱调料要好一些。
无论哪种酱料,都不宜吃得太多,既然是蘸料,蘸一点点,起到提味的作用就可以了。
火锅汤要不要喝?不喝为宜
很多人特别爱喝火锅汤,但火锅汤不宜多喝。
大家都有这个常识就是痛风、尿酸高的人不能吃火锅,其实就是因为涮煮过肉类的火锅汤中有很多嘌呤。除了嘌呤,火锅汤中的脂肪也不少,哪怕是用清水涮锅,在煮过一些肉后,也会有相当一部分脂肪溶到汤里,如果是用白汤、骨汤做锅底,本身的脂肪含量也会很高。而且涮过蔬菜的汤中还会有亚硝酸盐、草酸等成分。
所以说,火锅汤也要尽量少喝或不喝。如果确实喜欢喝汤,那么就在刚开始,涮煮时间比较短、涮煮材料比较少的时候喝。已经煮了一两个小时大量菜肉的汤,还是不喝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