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行吗?

2014-07-04来源 : 互联网

逐渐成为社会一大热点。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条件成熟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走访了沪上部分及学生。

我们有热情

黄磊是同济大学电信工程系三年级本科生,他与同学一起开发了一套盲人用计算机系统,目前正在筹划组建公司。他认为,目前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成熟,但机制还不成熟。学校里这方面的指导还是太少。尽管如此,他对自己选择的路无怨无悔:“年轻人有闯劲,点子多,大学里人力资源也相对集中丰富。是时代的潮流。”同样是创业者,复旦大学哲学系97级的吴文飞同学回答却不同:“学生创业现在只在少数,而且许多都昙花一现,这是因为中国不具备进入市场的经验,创业之初理不顺各种人事关系和产权关系。中国的风险投资体系也不完善,可享用的资源太少。”据了解,不少创业者,当初都是凭着一腔热情匆匆走上创业路的,一遇上艰辛与风险,便会束手无策。这应该引起者的反思。

在读同学:静观多数

“可以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我支持,但我是学中文的,更适合待在学校里做学问,我自己不会去。”复旦中文系三年级梁泉伟同学的看法,在一些文科中有一定市常这些同学觉得,没有一定的技术背景,要想创业,一开始就处于竞争的不利地位。也有同学认为,创业需各方面人才的搭配组合。如纯是理科生,则在财务、企划、管理、文案等方面先天不足,而如纯文科生,则对事物的分析可能相对表面化。这类同学表示,只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有好点子或项目,他们就愿意试一试。另一些有“小富即安”思想的学生则认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太累了,还不如找份工作来得轻松。”

学校:支持不鼓励

复旦大学今年有11个大学毕业生准备自己注册开公司。学校的一位负责老师表示,对创业,如学生确有能力,且创业计划比较成熟,或时间性要求特别强的项目,学校全力支持。目前,高校在这方面的支持条件正在完善,复旦、交大、同济等高校都设立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各校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业计划大赛或科技创新活动。但据了解,真正把这些计划或项目付诸实践却远未成风。某**高校*近接受申报的创业项目有8个,而真正成立公司的只有2个项目。原因何在?除却创业计划或创业者自身的原因外,该校负责老师的话颇具代表性:“学校鼓励开展各种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计划大赛,主要还是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创业,尤其是休学,却避用‘鼓励’ 一词。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是应以学习为主。”采访中,笔者发现,对,虽然文科类大学相对保守一些,但多数学校还是持这种支持但不鼓励的态度,支持对象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对于休学,则普遍较为谨慎。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