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今年首批20名贫困大学生获定向资助

2014-06-04来源 : 互联网

本报公益策划已经持续6年,不少受助学生已有能力谢**续资助

7月份本报推出第六季“帮助他们上大学”公益策划至今,*批已经帮助20位贫困大学生,日前,本报记者对近期报道过的贫寒学子进行了回访,发现他们都得到了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资助。连续3年参加本报助学活动的许女士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再次联系资助过的学生时,有4名学生谢绝了后续资助,“他们通过拿奖学金、兼职打工等渠道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这真让人高兴!”

“帮助他们上大学”公益策划是本报持续6年的品牌活动,自2008年开始,每年暑假,本报记者都将亲自探访考上大学的贫困考生家庭,将家庭困境和孩子渴望读书的迫切心情记录下来,通过媒体传达他们内心对上大学的强烈渴望。

今年7月,*批20位学生已获得资助,他们*远的来自庄河贫困山区,也有大连市内以及城郊的贫困学子,尽管家贫,但他们身上那种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求索精神让记者感动。

令人欣慰的是,本报的每一篇报道都能唤起社会的关注与反馈,有很多的企业、个人都成了“帮助他们上大学”栏目的忠实支持者,每到暑假,都会主动联系本报,预约参加助学活动,为贫寒学子提供资金、助学岗位、经验传授等多方帮助。

【回访篇】

镜头1

八旬大爷出资捐助庄河考生

7月12日本报《儿子考591分植物人母亲流出眼泪》,报道了庄河第二高中毕业生张书翰的家庭情况:在他念高一时,母亲突患脑出血变成了植物人。为了给母亲*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家庭的变故并没有将张书翰击垮,他以591的分数考取了长安大学,可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孩子**年的学费、生活费让家人的心又揪了起来。

昨日记者再次联系了张书翰的父亲张利,他告诉记者,陆续有十来笔善款汇到他卡里,更有不少好心人特意来家里看望,共收到善款近万元。

“有一位老大爷打电话执意要捐*给我们,然后汇了2000元过来,问他姓啥哪里人他都不说,后来我们联系上他女儿,才知道老爷子今年快80岁了。还有一位70来岁的大妈打电话来要汇款,通过邮局邮了500元过来。而很多好心人连个名字都不留,就直接把*交到我手里,还有人给我留了个电话,说再有困难就打电话给他们……希望书翰以后也能像他们这样,为社会做点贡献。”

目前张书翰已被长安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录取,将于9月4日入学。而这些天来他每天都在外面打工,回到家就照顾母亲。

镜头2

诗尧边兼职边照顾住院的母亲

2007年1月,本报以《她用稚嫩双肩撑起一片希望天空》为题,对8岁起摆地摊贴补家用,12岁时每日早起和爸爸一起送报纸**的自强女孩小诗尧进行了报道。今年,本报又以《持续关注6年的小诗尧考上大学了》为题,报道了诗尧考上大学但母亲却住院了,以及一家人为学费发愁的情况。持续六年的关注,很多好心人通过本报了解到小诗尧的成长,看到了小诗尧的微笑,也通过本报为小诗尧送来这样那样的帮助和关怀。

据诗尧妈妈赵俐回忆,是百信口腔负责人易显文帮助她联系了大连医科大学[微博]附属二院北院的**,暑假期间,诗尧一边打工一边抽时间来照顾住院的妈妈。本报报道的第二天,就有一对年轻人去病房送上了5000元助学金,“恍惚中看到有一对小年轻进来,留下一个信封就走了。当时护士都围着我也没多留意,后来打开信封一看竟然是5000元。”赵俐说。

此外还有宅公益团队的爱心人士去医院探望,送上了4200元的助学金,另有不知名的好心人往赵俐卡里汇了500元……所有这些都被赵俐一一记录了下来。

目前小诗尧已被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广告专业录取,9月7日报到。“现在孩子**学期的学费算是凑够了,可算完结了一桩心事。”谈到诗尧的学费,赵俐舒了一口气,但当问及她目前的身体状况时,她的眉头皱了起来——现在即使是起床都需要别人帮忙,生活不能自理,左腿踝关节的伤口一直没好,又开始流脓。另外,由于自己是类风湿患者,需要多晒太阳,现在住在3楼,希望能搬到一楼住。

镜头3

双亲患病大三生差点停学

在本报帮助的众多学生中,张博是*特殊的一位,虽然不是新生,却同样面临上不起学的难题。7月21日本报以《*后一年学费没着落一家人犯了愁》为题,报道了张家人接连患病,儿子张博大学学费没着落的艰难处境。

张博是大连大学即将念大四的学生,初中时父亲张顺进被诊断为胶质瘤,两年内母亲又确诊为乳腺癌,一年后张博考上了大学,夫妻俩苦苦支撑了3年,但面对*后一年的学费,一家人束手无策。

自本报报道以来,共30来笔善款涌入张顺进的银行账户里,共计58000元。张顺进告诉记者,报纸一报道后,手机就经常收到好心人往卡里打*的提示,汇款面值不等,有两百的也有五百的,还有很多人发来问候短信。“记得8月10日那天,卡里忽然收到五千元汇款,然后有好心人打电话给我,说以后还有困难打这个电话就可以,我问他姓名,他说姓李就匆匆挂断了,具体是哪个字我都不知道……”

问及张顺进现在的身体状况,他说,一天会有五六次大脑神经痛,痛得就如要过去一般,母亲勉强能够自理,9月份张博就要去学校开始念大四了,这个暑假他除了打工就是照顾父母,“我现在*着急的就是把母亲的病*一下,谢谢好心人对我们全家的资助,我读完大学一定好好工作,用我的行动来回报大家。”

镜头4

16500元善款助女孩圆梦

7月16日本报以《考593分的尖子生曾因家贫险辍学》为题报道了家住庄河市城山镇恒利村赵美惠高中求学的坎坷经历,一家人的不幸与坚守引起很多读者关注。

赵美惠12岁时父母离异,母亲靠种地养活两个女儿。美惠高一那年母亲患病,家中生活难以维系,美惠一度有过弃学念头,但*终在老师同学帮助下完成高中学业。

今年高考[微博],学理科的美惠以593分的高分被辽宁大学[微博]计算机科学与软件方向专业录取,9月6日正式开学。她告诉记者,自报道以来她共收到了16500元善款。

其中一个叫吴波的好心人一下子汇了5000元给她。“我真心感激那些帮助我关心我的人,是他们帮助我圆了大学梦,以后的路我会更认真地走下去。”

“你们的一篇报道,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大连市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赵强

“孩子们自立自强,没什么比这个更让我开心了。本来觉得只是纯粹的捐助,但其间也见证了孩子成长,并收获了诸多感动和意外。”——爱心人士许女士

感动瞬间

四位学生婉拒后续资助

好心人的善良让孩子们能收拾起迈入大学的行囊,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爱心人士在给予的同时,何尝又没有一种获得。一位已连续3年参与本报助学活动的读者许女士告诉记者,这3年来的帮扶过程让自己多次被孩子的自强、自尊感动鼓舞。

许女士每年都会准备一些*用来资助孩子们,不过今年当她再次联系资助过的孩子时,有4个孩子谢绝了后续的资助,他们称自己获奖学金、兼职打工就可以养活自己,并恳请阿姨把*给更需要的人。许女士再次联系到本报记者,表示仍要资助家境贫寒的高考学子,把这份爱心持续下去。

■孔阳孔亮兄弟

庄河农村人,2011年时分别以565分、614分被东北大学[微博]秦皇岛分校、北京科技大学[微博]录取。许女士每年捐助他们3000元,但今年两兄弟称获得了奖学金、助学金共9000元,能支付学费。

后许女士了解到他们的母亲今年意外把腿摔伤,做了一番思想工作才让孔家兄弟收下了捐助。

■殷实

2011年考上北大,许女士承诺长期资助她。

去年7月底当许女士要给殷实汇去第二年助学款时,殷实通过短信谢绝了她的好意。“谢谢阿姨了,您还是把*用来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我通过自己做家教和学校的政策,学费生活费还算够。”

■王涛

去年刚考取了湖北科技大学,四口之家挤在一个每月160元租金的小屋里。

当许女士将助学金递给他们时,*初却被对方拒绝了,后经多次沟通才接受了捐助。半岛晨报、海力网*席记者来庆新实习生朱艺谍

标签:2014高考大学生资助辽宁贫困生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