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想成就大事业的人来说,眼光一定要足够的长,不应该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牵引。此外还需要有在逆境中坚持的勇气,不论外界怎么说,抱定信念勇往直前,*终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下面这个创业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人,能在逆境中做出让人不可信的选择,一起来看看吧。
2年过去了,当初不理解他的父母,已经默认了儿子*初的选择,由于黄昌学不仅把事业发展得红红**,也被乡亲们推选为村长。更重要的是,儿子带领着受灾的村民们一起发家致富。
●他的蘑菇种植园,年产值100万元不成问题,利润在30万元左右
●目前正和一家公司协商,食用菌种植规模有可能会扩大到千亩以上
●万念俱灰时,想到所有人对他的帮助,就会觉得灰溜溜地走了,对不起乡亲的期望
29岁的黄昌学,站在田间地头,身上似乎已经**没有了“学术气味”,身上**能证实他是个硕士的,也许只有一副金丝框架眼镜。
当“5·12”地震将村里90%以上的房屋震垮后,黄昌学毅然辞去万元的高薪工作,回到都江堰胥家镇金胜村,开始发展猕猴桃和林下种植食用菌产业。
创业枝条别烧拿来培养食用菌
2008年,黄昌学从四川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成都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工作,由于能干而被提拔为部门主管。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地震后,黄昌学放弃了近万元的月薪,回到家乡种地。
“好不轻易供出个研究生,还是回来种地了。”为此事,黄昌学的母亲不知道哭了多少次,一些村民也开始冷嘲热讽。但在黄昌学看来,他回家是要干一番事业,要将所学的东西,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黄昌学确定了猕猴桃和林下种植食用菌产业为创业项目。“我知道村民有个习惯,每年给猕猴桃剪枝后,枝条就直接白白烧掉了,但我知道,枝条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是可以用作食用菌培养的。”黄昌学说,回到村里,他租种了2000多平米的蘑菇种植场,还招聘了20多名乡亲。
转变教授种植硕士**说理论
作为大学生回村的创业者,并且发展的是乡镇种植产业,黄昌学的蘑菇项目被都江堰市相关部门定为**扶持项目。都江堰团市委通过YBC创业计划为他送来了10万元的无息无担保贷款。
从幸福家园安置区拆除了100间板房,黄昌学的蘑菇种植场开建了。“这批板房也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植,给我节省了近40万元的创业资金。”
可是,村民们对蘑菇种植技术不太懂,如何把学校里的理论知识教给他们?“转变挺大的,刚开始时,我说水分含量要占到菌包的60%,村民都不懂啊。”黄昌学说,他转变了讲课说话方式,“当用手捏菌包,有水分能从指缝中慢慢渗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村民们接受起来也非常轻易。
生意刨去开支每年净*30万元
在金胜村靠山的一条小路边,黄昌学的蘑菇板房安静地在为他*着利润。板房隔壁,还有一间小小的实验室,里面各种试管、器皿随意摆放着。
“从长势较好的蘑菇里,慢慢分离菌种,拿到这实验室来培养,一般长得白的比较好。”黄昌学说,菌包里如今用的就是猕猴桃的枝条,效果还不错。
他算了一笔账,他的蘑菇种植园,年产值100万元不成问题,刨去所有的支出,每年利润在30万元左右。
“现在正式生产时有20多人帮忙,每人天天50元左右,等以后***了,还会再提高一点。”黄昌学说,自己还种植了10亩猕猴桃。
目前,村子里只种植了20多亩的食用菌,但他透露正在和一家公司进行协商,有可能会扩大到千亩以上的面积。
责任成为村主任欲发展观光农业
此外,金胜村还在黄昌学的策划下,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由黄昌学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辅导。去年,黄昌学高票当选为金胜村村主任。这样的变化,对仍然只有29岁的年轻人来说,挑战不小。
“我觉得我现在根本就不是29岁,心理年龄*少有40岁了。”黄昌学笑着说。
为了能让村子里的村民都富裕起来,他也正在摸索,看能否实践生产业互动的观光农业模式。
“一个人富不算,我的任务还需要让村民们都富裕。”黄昌学说,固然这两年来,也有过万念俱灰的时候,想回城里上班,但一想到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的村民,一想到所有人对他的帮助,就会觉得灰溜溜地走了,不光彩的同时,也对不起乡亲的期望。
“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一直走到底吧。”黄昌学说,种食用菌每亩的利润在七八千元,他希望能将村里的食用菌做成产业,这样面对市场风险,村民们的承受能力会更好,日子才会在自强自立中,过得更好。
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自己的决断,不要因为外界的阻扰就选择了放弃,而要勇敢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作为一名创业者,更是需要有像黄昌学一样的勇气,坚定信念,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