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降水为何“北多南少”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入夏以来,北方频繁降雨,一些地方遭遇暴雨甚至大暴雨侵袭。“雨水怎么这么多”成为北方地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

国家气候中心7月16日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主汛期以来(6月1日至7月15日),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分别偏多33.5%、40.1%、15.6%。而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近年来,北方夏季降水趋势具有由连续偏少期向偏多期转换的特征。

主汛期以来,西北、华北、东北雨量都偏多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主汛期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为近5年来同期*多。降水区域差异明显,“北多南少”分布特征明显,华北大部、西北东部和中西部、东北中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二成至1倍,局部偏多1至2倍;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进入主汛期以后,我国江南梅雨于6月6日开始,之后雨带逐渐北推。长江中下游在6月23日进入梅雨期,6月29日“出梅”,较常年偏早11天,梅雨量470.5毫米,较常年偏少62.3%。

此后,随东亚夏季风的向北推进,主雨带进一步向北扩张,华北、黄淮及东北地区进入多雨时段。华北雨季于7月9日开始,较常年偏早12天,主雨带位置较常年明显偏北。

北方夏季降水有由偏少期向偏多期转换的趋势

针对主汛期以来北方多雨的成因,国家气候中心**从长期气候变化趋势和近期大气环流影响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认为,北方降水偏多、主雨带北抬,体现了夏季主雨带位置年代际变化趋势,北方夏季降水趋势在年代际尺度(年代和年代之间的比较,每10年是一个年代)上具有由连续偏少期向偏多期转换的特征。

尤其在*近4年,我国夏季主雨带主要位于华北南部—黄淮一带,较2009年之前的情况又略有北移(本报2012年11月15日《“南涝北旱”格局发生改变》曾报道)。

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这种主雨带的年代际变化与东亚季风和大气环流等年代际变化特征密切相关。气候监测显示:近年来东亚夏季风强度增强,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北太平洋涛动处于负位相,这些因素均有利于西北太平洋水汽向我国北方输送,因而有利于我国夏季北方降水偏多,造成我国夏季主雨带位置偏北。

今年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北方降水

针对近期大气环流形势,国家气候中心**分析认为,今年6月以来,在500毫帕大气环流场上,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西亚—东亚北部为宽广的低压槽,这样的大气环流分布型有利于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同时,来自西北太平洋的水汽向北方输送显著偏强,加上入汛以来东亚夏季风偏强和热带印度洋水汽向我国东部输送活跃,有利于南方水汽向我国北方输送。

另外,监测显示,6月以来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明显偏北,我国黄淮等地区为异常下沉气流控制,不利于产生降水,而异常上升气流主要位于我国华北等地。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我国入夏以来雨带位置偏北,北方降水偏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