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字宜生,是保定军校毕业曾获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的身经百战的名将。傅作义先生在北伐中坚守涿州而名震中外。在抗战中,他坚持与**党八路军合作,转战长城内外。百灵庙战役旗开得胜,****电贺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先声”,五原大捷收复失地,威震敌胆,战功**。抗战时期他主政绥远时,屯垦*水,建设城乡,整顿金融,发展教育,使绥远成为**历史上的**时代。在解放战争后期,他为保护古都北平,接受**的和平解放北平八项条件,率部起义,改编为***,并促成绥远和平解放。***评价傅作义先生:“和平解放北平,宜生功劳很大,人民永远不会忘掉你。”
1949年1月傅作义先生参加革命后曾任绥远省军政委员会主席、水利部长和水利电力部部长、**至四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对他的赫赫战功,书籍报刊多有介绍和记载,本文仅就他*事勤勉方面的事例,简要述之。
*事勤勉 从政廉洁
曾任国民**主席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先生说,傅作义不但是一员战将,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行政人才。至于他*事的勤勉,从政的廉洁,尤为可取。1895年6月,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黄河东岸的安昌村(今属临猗县)世代务农的一个贫寒家庭,其父耕作之余,到黄河上做船工,挣些零用钱。他在陆军小学、中学学习时,家境仍很贫苦。这对他一生的朴素作风有良好的影响。他身居高位后,平时仍然身穿士兵服装,脚穿笨山鞋,穿着打扮与普通士兵一样,吃的依然是简单的家常便饭,住房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由于他身着士兵服装,不带任何标志符号,所以初次见面的人都不识他,误以为他是个普通的大兵,以致闹出一些笑话。此种朴实状况,一直持续到北平和平解放。
1946年2月时任华北宣慰使的鹿钟麟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说:“傅将军的生活作风是满身乡气,十分刻苦节约。官兵上下,是一团和气,亲如手足。”抗战时,傅作义在部队提倡“生活标准化”。他说:“'生活标准化',就是我们所一贯坚持的待遇不同、生活一致。以我们共同的生活标准为标准。尤其负责实际责任的同志,绝对必须如此。**,这是清廉的基础;第二,官兵上下感情一致;第三,民众对官吏信任;第四,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浪费。”傅作义认为这是艰苦朴素,官兵一致的思想基础。他练兵带兵很有点儿像冯玉祥将军的作风,脚踏实地,培养“乡气”,自成一个清新朴素的格局。军校分派来的学生,先要到他所设立的训练团,接受短期训练,以祛除其身上的“官气”,然后再安排工作,并逐步培养其“乡气”。在国共合作抗战期间,****应傅作义的请求,以潘纪文为特派员带得力干部协助傅部建立政工制度,提高了官兵抗战必胜的信心与部队的战斗力。
清廉*军 严惩贪污
抗战时期傅作义先后任第35军军长、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二战区北路军前敌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绥远省**主席、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等职。他在绥远军政干部会议上曾做过题为《创造优良环境》的报告,其中讲到:“一个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环境而单独生活。……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清廉、负责、合作、一致的优良环境。”傅作义经常告诫属下决不能贪污。他在黄河河套地区驻防时曾以极刑惩*过一些贪污干部,力求创造清廉、合作的工作环境。
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绥西地区虽属后套,但该地枕狼山、面黄河,区域广阔,地势平坦。傅作义1939年自晋入套,经过攻包头、战绥西、克五原等**战役后,傅作义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在后套地区屯兵兴农,励精图*,实施新县制,整顿吏*,经武练兵,军垦生产,奖励农桑,寓兵于农,从根本上解决军粮民食问题,绩效斐然。他素以“*军与*水并重”为口号,为统一调配军工民工,第八战区副长官部成立了水利指挥部。他邀请并陪同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专家到现场实地勘察、测量,并率部队挖沟修渠,兴修水利,实施土地整理和改革,部队屯垦自给,减轻农民负担,使河套地区水浇地面积达千万亩以上,为四川成都平原的两倍,当时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现在有些水利设施仍在发挥作用。
傅作义在其所率部队的总部设有经济管理委员会,做到经济民主、经济公开。他要求各级军需人员要当好部队的供给军需,不当主管私人账房的军需。他提倡为整体服务,为全体官兵服务的作风。由于他自己与官兵同甘共苦,并严厉惩*贪污现象,故所部各级军需干部,多能艰苦自持,公私分明。当时有些军需人员外出办事,艰苦朴素,为了节省费用,宁愿啃自己带的干粮冷饼子,也不下饭馆,傅作义对此大力表扬。他反对赌博,甚至日常娱乐玩玩麻将牌也不许。他曾嘱咐,买饭桌不要买方的,要买圆形的,不要为打麻将赌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