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聪敏:外交老兵的多彩人生

2012-06-18来源 : 互联网

 

作为新中国第三代外交官中的一员,吕聪敏总是自谦地说:“我只是外交队伍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兵。”

然而,在人们的眼里,他却有着*特的人生经历。作为外交官,他曾亲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风云,见证和参与了许多重大外交行动;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外事秘书,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和外事委员会一名**成员,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以处事严密、善于协调见长,都是倚马可待的写作高手,以文思敏捷、勤奋多产著称;而在修身处世、待人接物方面,他自然率真,平易低调,更有一种*特的人格魅力。

远赴英伦三岛

吕聪敏,1938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中学就读于呼和浩特市。1958年至1963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63年夏末秋初,他结束了5年的南开大学学生生活,被分配到***工作。

这年11月,经过7个昼夜的**列车旅行,吕聪敏和来自北大的陈宝树抵达莫斯科。在大使馆稍事休息,就转乘飞机到了伦敦。

中英当时还不是大使级外交关系,双方互设代办处。伦敦是吕聪敏外交生涯的起点,他先是在办公室做礼宾工作,负责联络和处理一般性对外事务。

初来乍到,对这个当时还被国人看作“**资本主义”的国度**陌生,使他更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他把想的这些归纳起来,给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尽快度过语言关,熟练掌握英语;二是尽快熟悉英国及自己工作领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三是牢记“外事无小事”的警语,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谨言慎行。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于琢磨问题又很刻苦的吕聪敏,对英国、对他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慢慢地了解了,熟悉了。在他所接触的人士中,不少都是当时英国名声显赫的人物。但他发现,人家并不因为自己是普通外交人员、年纪又轻而冷落、敷衍他,而是把他看作新中国的代表,以礼相待,甚至很乐意与他交谈。有一次,吕聪敏去**哲学家罗素的事务所办事,压根儿也没有想到能见到罗素本人,因为罗素年事已高,又是名人,通常不会见一般来客,可那天罗素难得地在事务所,听说中国代办处来了个人,表示想见一见。见面后,罗素问了几个关于中国的问题,吕聪敏一一作答,老人听了非常开心。吕聪敏又不失时机地转达代办处**对他的问候,老人更加高兴,又问吕聪敏是否读过他写的《心的分析》、《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等著作,还谈到1920年他到北京等地讲学的情景以及因反战两次入狱的遭遇等。对他讲述的这些,吕聪敏知之甚少,自然无法评说,但他还是很得体地表达了对罗素先生声望和学术成就的钦佩,称赞老人为增进中英两国人民友谊所作的贡献。看到罗素先生会心的微笑,吕聪敏深受鼓舞,他觉得虽然中英两国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大不相同,但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的情感,这为相互沟通和建立信任提供了基础。这个观念影响和支持着吕聪敏,在后来漫长的外交生涯中,他交了许许多多外国朋友。

由于工作关系,他有幸结识了许多英国上层社会的其他朋友,有**学者李约瑟博士、有威名远扬的蒙哥马利元帅、有在西方宗教界享有盛誉的约翰逊教长等等。同众多人士的接触,使吕聪敏增长了见识,但毕竟限于年龄、阅历和学识,吕聪敏与这些在当时英国乃至**舞台叱咤风云的人物,无法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立志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憾。*先他选读包括上述各位人士在内的英国政要和名人的传记,从中了解英国的历史、**和人文状态。尽可能多读英文原文,如有中文译文,也找出来对照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读,居然渐显其效,日进有功,脑子里的知识积累多了,思路开阔了,谈话的资源丰富了,自信心也随之增强了。持之以恒的学习,为吕聪敏在英国6年多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对到***工作,吕聪敏事先一无所知。但这件事激起了他心中无限的波澜。给国家**人当秘书,对于他来说,是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自1963年入部到1988年离部,将近25个年头,几乎跨越了60、70、80三个年代,其间经历了一系列国内**的风云变幻,我们的国家进入到了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而他自己也由当初外交战线初出茅庐的一名新兵,成长为具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外交官了。

25年,这是多么难忘的一段岁月啊!吕聪敏说,他有幸作为***欧美司的普通工作人员,参加了接待尼克松总统等美国政要访华等一系列活动,更有幸作为礼宾联络员,全程参与了1972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秘鲁四国的历史性之旅。在突破中美关系坚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外交事件中,他近距离地领略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作为伟大的**家、战略家的非凡气魄和高超智慧。70年代末期,他到中国驻加使馆工作长达6年之久。他常说他同加拿大有缘,对这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多姿多彩的“枫叶之邦”,有着一种难以割舍、难以述说的自然朴素的情怀。

从职业外交官“转型”当总理秘书,从***到***,这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工作性质、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吕聪敏的压力不小,但这种压力也时时提醒他,当一个合格的秘书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他暗暗告诫自己,决不能辜负组织上的信任,必须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做好工作。

他是一个对工作特别执着的人。他相信,通过学习来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前提。到***工作后他感到,原来在***工作时,由于只分管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接触的面有限,业务比较单一,而现在,作为总理的外事秘书,业务范围大了,视野宽了,要求更高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尤其要学会从政策上考虑问题,从全局观察问题,从事物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所以,每天不管活动多么密集、时间多么紧张、身体多么疲劳,他都要坚持跟踪形势动态,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情况。下班再晚,也要把当天所有的材料细看一遍,把重要的信息和想法摘录下来。碰到不很清楚的事情,就马上询问了解。如需向**报告的情况和信息,还先提炼和归纳出来,力求在报告时简明和准确。 

总理重要外事活动新闻报道的审稿、把关,是吕聪敏的工作之一。每次处理稿件,他都是慎之又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他与许多新闻单位的记者打交道,都能做到真诚相待,配合默契。他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总编室和负责外事采编的记者的电话,一旦发现什么疑点或问题,都能马上联系上有关人员,及时加以解决。

如果说,对总理在国内的重要外事新闻稿的把关,因为人头熟、程序熟、时间相对从容些,还不是太难把握的话,而在出访期间,由于重要外事活动报道的时效性很强,当天的新闻稿必须从速处理,又有时差等因素,工作难度可就大多了。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几位老记者回忆起当时的情况都说,记者忙,老吕更忙。对方欢迎宴会现场很少看到他的身影,人们总会在比较安静的角落看到他正在同记者一起编写和修改新闻稿。十多年如一日,真是不易。作为代表团的秘书长,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得管,如遇突发情况,处理的难度就更大一些。比如,在陪同**同志出访过程中,他就曾几次遇到因对方讲话稿出现不妥而引发的风波。

1996年4月,**总理正式访问法国。为此次出访,我方作了精心准备。4月9日,代表团抵达巴黎不久,**总理即同随访的陈锦华、吴仪、陈光毅、朱育理等再次商议购买空客飞机的问题,除决定购买30架空客A320飞机,还决定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法宇航公司合作生产飞机,签一个意向性协议,使访问具有更加充实的成果。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