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诗人歌德与他的《浮士德》

2011-09-07来源 : 互联网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有**的成就。歌德的这一生跨越了两个世纪,正处于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那时封建制度日趋崩溃,革命力量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的文艺作品。

歌德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法兰克福的一个富裕的知识家庭。歌德青年时期爱好文艺和自然科学,不断地写了充满青春活力和生活气息的优美抒情诗,如《五月之歌》、《野玫瑰》、《欢迎与别离》以及**讽刺诗《跳蚤之歌》等作品。

1789年完成了始于意大利的剧作《塔索》,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诗人塔索和一个宰相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文艺创作和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因此歌德说此剧是他“骨里的骨”,“肉里的肉”。此后,歌德根据中世纪故事,用六步格诗体写了长诗《列那狐》,借动物的言谈和动作讽喻封建社会的**。此外,他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还用诗体写作学术性著作。

1796年歌德和席勒共同写了上千*文学批语性的《警句》,鞭挞文坛的市侩习气。他鼓励席勒重视民间文学,和他竞相写歌谣,1797年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歌谣年。两人有关文艺问题的通信,包含着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个时期歌德个人的主要成果是传记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部《学习时代》和《浮士德》**部的相继完成。其次是叙事长诗《赫尔曼与窦绿台》的出版,它描写莱茵河两岸被法国革命军队占领后,发生在东岸的一对情人的故事,带有牧歌风味。

歌德晚年,****被稳重所代替,创作向思想的深度开掘,收获十分可观。1809年写成小说《亲和力》。从这年起始写了好几部自传体作品,主要的如《诗与真》、《意大利记行》等。

歌德创作态度十分严肃、认真。他一生都没有放弃他的**写作计划,继1829年完成《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即《漫游时代》以后,又在他逝世的1832年完成了《浮士德》的第二部。这是他毕生的两部代表性*著,尤其是后者。

《威廉·麦斯特》**部的全名为《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被看作是一部教育小说,它描写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如何在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取得发展。《威廉·麦斯特》的第二部《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则是作者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和教育主张的表达。副标题是“节制”,概括了全书的要旨。作者批判了为所欲为的个人主义,主张每个人都应当通过具体的职业为集体的福利积极劳动,而职业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小说内容丰富,但抽象议论较多,结构也较松散。

《浮士德》是歌德的毕生力作,前后经过了60年。它属于世界文学史上*杰出的*著之一,奠定了歌德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

《浮士德》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人类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宏伟气魄。它诉诸形象阐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

《浮士德》是用诗剧形式写成的,全书共有12111行,题材采自十六世纪的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浮士德原是个真实人物,生活在十五世纪(1980年是他诞生五百周年,西德为他树立了纪念碑)。他博学多才,在传说中人们添枝加叶,说有魔鬼帮助,才使他创造出那么多奇迹。这些传说后来成为文学家们经常利用的创作素材。

《浮士德》以欧洲近代的历史和现实为背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成的。

小编结语:《浮士德》真的是一片不错的文章,全文主要就是讲浮士德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将自己的灵魂签给了魔鬼,而在他得到满足之后魔鬼将取得他的灵魂,*后是一位天使救了浮士德的灵魂。文章里把浮士德*为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将那时候的人类表现的淋漓尽致。《浮士德》是一本教育意义深厚的著作,真的值得一看。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