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面对扩大直接融资所出现的问题

2011-08-26来源 : 互联网

 

央行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中表示,今年将继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金融工作的**是扩大直接**规模,同时央行将更加重视社会**总量指标。

从去年年底我国开始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以后,央行为了收缩过多的流动性,减轻通货膨胀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现实威胁,已经连续推出了11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加息的收缩动作,但是从CPI依然处于高位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对减轻通货膨胀威胁并未产生多大作用,反而出现了不能忽视的副作用,大量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甚至出现了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现象。市场管理部门一方面必须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控制信贷规模,一方面又必须考虑到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份额的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央行已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因此,管理部门寄希望于直接**,希望能够在继续保持稳健政策的同时,利用证券市场的**机制来化解目前面临的难题。

但是,证券市场虽然有**的便捷通道,却需要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证券市场的**机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建立在雄厚的投资者基础上。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并不是到市场来做雷锋叔叔,而是希望利用这种投资来增加自己的财产性收入。然而,考量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投资者这个并不过分的愿望却经常落空。就以新股发行重启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伴随着大量新股涌向市场,股票交易市场越来越难以承受,投资者损失惨重。两年来,我国的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行情出现了*大的反差,前者轻松地摘得****的桂冠,后者却跻身于**行情下跌幅度*大的市场之列。但是,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证券市场的管理当局仍然在不管不顾地将海量新股抛向市场,还美其名曰将其包装为“市场化”,其实在真正实现市场化的市场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承受力极差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歌猛进,其背后依托的是政府的强力推进。

小编认为,与银行信贷这种间接**模式相比较,直接**确实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特别是股票,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也需要给**对象提供回报,但按照股份制企业的架构,这种回报并不像银行信贷和企业债券那样必须支付事先规定的利息,而是可以由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来自由裁量,具有相当的弹性,因此更受企业的青睐。*近几年,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管理当局希望减少企业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以减轻信贷坏账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扩大直接**已成为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但是,这种在政府强力推进之下的直接**大发展,正在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破坏性的影响,而它必然会影响到直接**的可持续性发展。进入今年,我国股市行情一片低迷,那些在政策庇护下有幸挤入IPO队伍的发行公司一个个陷入了“破发”的困境。6月7日,八菱科技因吸引不到足够的询价机构,不得不宣布中止新股发行。也许有人要将这一事件作为新股发行市场化的胜利,其实它更是对竭泽而渔式的直接**的一种惩罚。

扩大直接**规模,应该说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是我们对证券市场不能抱有功利性的目的,以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化解间接**的压力。直接**必须考虑到证券市场的承受力,必须让投资者能够从中得到利益,只有当大多数投资者能够源源不断地在市场中获取收益,使市场成为一个财富不断增长的蓄水池,直接**才是有生命力的,才能够与间接**并驾齐驱,共同发展,真正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一个有效工具。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