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阳戏

2011-08-25来源 : 互联网

阳戏*早始于殷商时期,算起来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土家族的先民为驱鬼逐疫举行一种祭祀仪式,叫傩祭。戏里的角色都戴木制假面,扮做鬼神歌舞,又称为“木脸戏”和“鬼脸壳戏”。

“阳戏”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因素更趋完备的剧种,在西南诸省市农村,现在还常有演出,有的地方还有阳戏剧剧团。民间把傩戏分为“阴戏”和“阳戏”。以酬神和驱邪为主的叫“阴戏”,

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叫“阳戏”。

阳戏全称是“舞阳神戏”,简称“阳戏”,即在祭祀仪式中进行若干戏剧性表演。举行阳戏神祀活动,一般先叩许信愿,然后再还愿,因而叫“还阳戏”,又称为“愿戏”。

根据艺术风格的不同,阳戏可以分为北路和南路两个艺术流派。历史上,

张家界阳戏南路阳戏流行于吉*、泸溪、凤凰、麻阳、怀化、芷江、黔阳、会同、新晃、溆浦以及贵州的松桃、铜仁、玉屏、天柱、锦屏、黎平等县市,北路阳戏则流行于沅陵、古丈、永顺、大庸、桑植、龙山、保靖、花垣以及湖北的鹤峰、来凤,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县市。阳戏还曾经以县定名,按照流行的县市名称,称为大庸阳戏、吉*阳戏、凤凰阳戏、沅陵阳戏、怀化阳戏、黔阳阳戏等。

唱腔

阳戏的音乐唱腔以曲牌联缀体为主,辅以板式变化,南北两路各有特点,按流行地域又分为四个流派,各有各的主要曲调,风格也各有差异,但声腔结构相同。流行于大庸、沅陵、桑植、永顺等地的“澧河阳戏”,流行于保靖、花垣、古丈、龙山等地的“酉河阳戏”。 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俗称“**吊胡芦”,每一句腔的腔末用小嗓高八度唱,很有特色。

表演

阳戏的表演很有特点。由于阳戏剧目的题材大多是反映的农村生活,艺术上主要植根于湘西花灯等民间歌舞,所以其表演艺术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十分鲜明。表演技艺中,不少是来自民间歌舞的身段和语汇,还有直接采用花灯的各类扇子、手巾表演技艺, 以及花灯的手法,步法身段组合和场面调度。另外,也有不少来自某些生活、劳动动作的艺术提炼,如捡田螺、舞板凳龙等。并且还向弹戏、辰河高腔等剧种学习借鉴了口条、水袖、武打等功夫。

念白

阳戏的念白亦有地方特色,北路阳戏以大庸话为主,南路阳戏则有凤凰、吉*、黔阳口音等区别。阳戏表演上特别讲究手法和眼法的运用,手法除一般各行常用的兰花手、剑指、虎掌、抖指之外,还有姜爪子、荷 包手、摘袖手、佛手、勾子手、丫口手,叠掌等。眼法上则有鼓、斜、泪、对、睐等不同眼法,表现各类角色的喜、怒、哀、乐、惊等不同情感。阳戏表演中的步法很有特点。如小丑的鸭步、猴步、碎步、梭步、小跳步、矮子步,小旦的跻步、碎步、蹉步、云步、十字步、轻盈步、小踏步、叠叠步,再加上上山步、下山步、鬼魂步、捡田螺步等,可将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状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小编结语:“阳戏”作为民间戏曲,以酬神和驱邪为主,同时也不缺乏观赏性。*具特色的着装,精致的面具,很具有观看和收藏价值。

标签: 土家阳戏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